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课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精品课1

人教版化学课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精品课1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⑦、⑧、⑨、⑩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除了用水灭火之外, 还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这是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 持燃烧的特性制作而成。那么在二氧化 碳灭火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 什么变化?体现出了什么性质?二者 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与用途 之间呢?
变化
体现 决定
性质
决定 体现
101kPa的压强称为标准大气压,上述水的熔点和沸 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测定的;若压强低于101kPa,则水 的沸点低于100℃。
(2)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质 水 铁 铝 氧气 二氧化碳 空气
密度 1.0g/cm3 7.8g/cm3 2.7g/cm3 1.429g/L 1.977g/L 1.293g/L
判断其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如
导电性、导热性等
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 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实验2: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实验记录
学练优九年级化学(RJ) 教学课件
1.1.2 物质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通过对酒精性质的了解,我们知道物质本身有许多固 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 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⑴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如:固态的冰在0℃
时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的熔点为0℃。
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态变气态),如:液态水加热 到100℃时会沸腾,即水的沸点为100℃。(沸点会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判断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 可判断。在叙述物质 的化学性质时,往往 有下列字:能、会 可以、易、难等
颜色、状态、气味、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
性质内容
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度、挥发性、
实验现象 均为无色、 实验1 无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在标准情况下,氧气 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物理性质 无味的气体
实验2
木条在氧气中 燃烧得更旺; 木条在二氧化 碳中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 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思考:
(1) 如何正确闻气味?
扇闻法
(2)如何鉴别O2和CO2两种气体? 燃着的木条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例1 下列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B )
A. 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碳在常温下的性质稳定
C. 铁可以打成铁片
D.4℃时水的密度最大
解析: A. 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B.稳定性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C.说明铁具有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 D.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A.生铁制成铁锅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用煤气烹饪
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E )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 哪些是物理性质( BD ) 哪些是化学性质( A )
A.铜能生锈生成铜绿;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E.木棒受力折断。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3.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 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 度8.9 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 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 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 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 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 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用途
二氧化碳使燃 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既不 能燃烧也不能 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 碳灭火器进行 灭火
例2 分析下列语句,指出其表现出的是物质的性质、变化 还是用途?
(1)汽油可燃烧 (2)汽油在燃烧 (3)汽油易挥发 (4)汽油挥发了 (5)汽油可作汽车燃料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区别
物质运动的形式, 是一个过程,是动 态的,其中包括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本身固有的属 性,是物质在满足 一定条件下发生某 种变化的可能性, 是静态的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 性质。
决定


体现
的 用

铜丝作导线
氢气作燃料
随堂训练
1.下列用途只要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D )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