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娄底市城区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学校保障调查分析(文献综述)艾登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娄底 417000)摘要:各国政府、各国学校对学生体质下降与健康问题都极其关注。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连续十几年来下降,针对这一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尽快落实“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及时缓解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问题。

本文选取娄底市城区中学阳光体育的学校保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娄底市中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学校保障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在娄底市城区开展已卓有成效,领导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实施,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也迅速地开展起来,但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师资量不够,场地器材满足不了需要,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娄底市中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娄底市中学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学校领导应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度、加强过程监督;加强经费投入、增加完善场地器材设备;保障学生每天的体育运动时间;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完善师资结构、强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娄底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保障文献综述2.1 国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实际上,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现实,并不只是我国社会特有的社会问题。

为此,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或者推行某种计划来改善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美国的学校体育活动开展较好。

有多达 80%以上美国中小学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一年级平均每周为 12.6 小时。

美国联邦政府在发布 2005 年《饮食健康指导》时也强调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学校每天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美国“年健康人计划”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6--7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促进身体发育和心血管适应性为目的的较大强度的体育活动,每周 3次,每次至少 20 分钟”[2]英国青少年的身体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令人担忧。

为此政府制定了一项新目标,要求学校每周必须上好两节“高质量”的体育课,根据计划,政府还在2006年底以前将从“新机会基金会”中拨出4.5亿英镑投资大众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这笔经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启动400所学校的校外体育合作项目;二、扩大 400所体育学校的规模;三、支付300所学校的体育联系人的工资[3]。

日本政府也召开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方针、政策。

例如,2004年1月20日,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关于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综合策略”。

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01年度提出的10年发展计划中明确了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的3个支柱:通过振兴体育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发展的策略;全球范围内的体育环境的准备策略;进一步提高日本国际体育竟技能力,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的目的[4]。

2.2国内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在我国,对学校体育的研究是体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历来倍受关注。

主要涉及对学生体育运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和措施的研究等方面。

自从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颁布《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后,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开始出现并呈跨越式跃升。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中文核心期刊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词进行查找。

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对青少年体质及学校体育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的影响,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科研论文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比如,截止到2007年5月底,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文章仅有五篇,且有四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云南教育》和《体育教学》上。

但从2007年5月开始,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仪式在全国启动、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5],阳光体育运动逐步成为众多学者和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截止到今年4月,直接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论文和专稿就达数百篇。

阳建宏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指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6]。

孙俊伟这样来描述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7]。

刘海元在《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目标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落实中央文件相结合;要制定长远规划,为 3 年后的考评做好准备要充分发挥体育部门和共青团部门的作用;要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线;要发动从基层做起的活动,建立长效机制[8]。

《“阳光体育”何时能阳光灿烂》主要揭示了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些突出原因,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的挤占体育课时,学生安全事故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的负面影响等都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真正开展、“灿烂”的因素。

《每天锻炼一小时,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文中,重点讲述了实施一小时锻炼的各种限制,如学校对体育课时开展的折扣,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场地器材设备的落后等,都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实际调查了很多网友对此的建议。

卢其宝在《校长首先应该成为播撒“阳光”的人》一文中重点讲述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执行的重要性,而校长又是执行者的代表,要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质,首先要加大学校体育管理的力度,抓好“中小学校长”这个学校体育管理的“枢纽”,加大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中小学校长们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以及他们对学校体育的管理水平,把“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主任人”的工作切实落在实处,让中小学校长成为播撒学校体育“阳光”的第一人。

[9]都菊英在《“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10]。

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以下问题: 现阶段大学公体课实施目的和目标在契合度上不够合理、高校公体课实施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尽合理、公体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滞后等。

进而提出在目标定位上, 高校理应把公体教育纳入整个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学习内容上, 紧扣时尚体育激发学生主动锻炼; 在组织形式上, 尝试以俱乐部和社团制体育课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在教育手段上, 运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情; 在环境营造上,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 将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等对策。

以上情况表明,尽管在我国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尚短,但人们对此的研究热情却十分高涨,研究所涉及的方面较广。

研究情况充分说明,阳光体育运动正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绝大多数研究基本停留在思辨的层面,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体会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研究视角上,基本上是从管理层面、工作层面上进行探索,研究仍存在着表面性、空泛感的缺憾,缺乏创新性和纵深感[11]。

主要参考文献[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2]徐士强.美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一一SPARK项目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27(4):23一26.[3] Ajzen,I. Attitudes, Personality,and Behaviour [C]. Chicago: Dorsey,2008,7(6):112-113.[4] 余建华.日本青少年身体与运动能力变化的原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56-158.[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7号[Z].[6]阳建宏.“阳光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J]体育·健康.2007,5(20):25-26.[7]孙俊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8,9(3),17-18.[8]刘海元. 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8,4(5):15-16.[9]樊纪良.校长不要成为遮挡“阳光”的“乌云”[J].中国学校体育.2007,8(7):20-21.[10]都菊英.“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5):22-23.[11]靖桥,许景朝.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探析[J].调查与研究.2007,6(22):27-28.[12]李爱民等.对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8(18)18-19.[13]宋军,邓艳艳.“阳光体育”你究竟能走多远?[J].教师论坛.2007,6(18):24-26.[14]杨剑,张艳华.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9(16):22-23.[15]罗振宇. 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44-45.[16]王月华.对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17]陈斌,汪玮琳.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与实施[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12(4):44-45.[18]刘江山,刘欣石,王健.关于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95-97.[19]闫领先.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8,10(12):32-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