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刀设计计算说明书
[原始条件]
工件直径为:Φ45H7(0025
.0+),长度为:45~60mm ,材料为45#
钢,调质处理后硬度为HB220~250,抗拉强度为:0.75GPa ,工件如下图所示。
使用机床为L6140拉床。
试设计圆孔拉刀。
设计步骤如下:
(1)拉刀材料:W18Cr4V.
(2)拉削方式:综合式
(3)几何参数:按文献【1】表4.2,加工材料45#钢,硬度为HB220~250,抗拉强度GPa b 75.0=σ,故取前角 15=o γ,精切齿与校准齿前刀面倒棱, 5,1~5.011==o mm b γγ。
按文献【1】表4.3,取粗切齿后角 3o =α,倒棱宽mm b 2.01
≤α,精切齿后角 2=o α,mm b 3.01=α,校准齿 1=o α,mm b 6.01
=α。
(4)校准齿直径(以角标x 表示校准齿的参数)
δ+=max 0m x d d 式中 δ—收缩量,取mm 01.0=δ,则mm d d m x 035.3001.0025.30max 0=+=+=δ。
(5)拉削余量:文献【1】表4.1计算。
当预制孔采用钻削加工时,A 的初值为mm l d A m 78.0401.030005.01.0005.0=⨯+⨯=+= 采用Ø29的钻头,最小孔径mm d w 29min =,拉削余量为
mm d d A w x 035.129035.30min 0=-=-=
(6)齿升量:按表4.4,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mm a f 03.0=(综合轮切式圆孔拉刀)。
(7)容屑槽:
①计算齿距。
按表4.8,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
mm p 930)6.1~3.1(≈=
取精切齿与校准齿齿距(用角标j 表示精切齿的参数)
mm p p p x j 2.7~5.49)8.0~6.0()8.0~6.0(=⨯===
取mm p p x j 6==
②由于本设计中采用综合式拉刀的形式,故容屑槽形状及尺寸采用曲线齿背。
按表4.9基本槽型,
粗切齿与过渡齿取mm R mm r mm g mm h 5,8.1,3,5.3====,
精切齿与校准齿取mm R mm r mm g mm h 4,1,2,2====,如图1所示 ③校验容屑条件
l a K h f 213.1⨯≥
按表4.11 轮切式拉刀容屑槽的容屑系数,由切削宽度
mm a a f e 06.003.022=⨯==,取容屑系数0.3=K ,工件最大长度mm l 40=,
齿升量mm a f 03.0=,则
mm l a K h f 03.34003.020.313.1213.1=⨯⨯⨯⨯=⨯≥,
而容屑槽深度mm h 5.3=,符合容屑条件。
④校验同时工作齿数。
按表4.8 拉刀齿距及同时工作齿数计算, 3925min min ≈==p l Z e ,519
401max max ≈+=+=p l Z e 满足83≤≤e Z 的校验条件。
(8)综合式拉刀粗切齿与过渡齿用弧形分屑槽,精切齿用三角形分屑槽(为什么?)。
根据表4.13 圆拉刀弧形分屑槽,当最小直径mm d 29min 0=时,弧形分屑槽数8=k n 。
槽宽为
mm n d a k 5)7.0~3.0(8
90sin 29)7.0~3.0(90sin min 0≈-⨯=-= 切削宽度
mm a n d a k w 658
90sin 29290sin 2min 0≈-⨯⨯=-=
根据表4.12 圆拉刀三角形分屑槽,当直径mm d 300=时,三角形分屑槽数位
1530)6
1~71()61~71(0≈⨯==ππd n k 槽宽mm b 2.1~0.1=,槽深mm h 5.0~4.0'=。
前后齿分屑槽应交错排列。
校准齿及最后一个精切齿不做分屑槽。
(9)前柄部形状和尺寸。
按表4.18 圆柱形前柄II 型GB3832.2-83,选用II 型-A 式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mm d 251=,最小断面处的直径为mm d 192=。
(10)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按表4.23、4.24、4.25计算最大拉削力。
综合式拉刀粗切齿的切削厚度f e a a 2=,故1mm 长度刀刃上的切
削力'z F 应按f a 2确定。
kN k k k k k Z a F F w z 6.88101113.115.127.152
30228103343210max 'max =⨯⨯⨯⨯⨯⨯⨯⨯=⨯=--∑π柄部最小断面处为危险断面,直径为mm d 192=,面积为
22
min 283419mm A =⨯=π
拉应力为
GPa A F 31.0283
3.88min max ===σ 按表
4.26高速钢拉刀的许用应力,[][],G Pa 3
5.0σσσ>=,则校验合格。
按表4.24、4.25,拉床允许的拉力为
kN F kN k F T 3.883208.0400max =>=⨯=,拉床载荷校验合格。
(11)齿数及每齿直径。
取过渡齿与精切齿齿升量为0.025、0.020、0.015、0.010、0.005。
后三齿齿升量小于粗切齿齿升量f a 的1/2,
为精切齿,前两齿为过渡齿。
过渡齿与精切齿切除的余量为mm A A j g 15.0)005.0010.0015.0020.0025.0(2=++++⨯=+,则粗切齿齿数c Z 为(第一个粗切齿齿升量为零)
15103
.0215.0035.112)
(=+⨯-=++-=f j g e a A A A Z 粗切齿与过渡齿,精切齿共切除余量为mm 99.015.003.021-15=+⨯⨯)(, 剩余余量为1.035-0.99=0.045mm,可以在增加一个精切齿。
调整后精切齿齿升量为0.015,0.01375,0.0125,0.01125。
如图1中所示尺寸表中。
按表4.15取校准齿6个,共有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校准齿的齿数为15+2+4+6=27(个)。
(12)拉刀其他部分。
根据表4.20,取前导部的直径与长度为 mm l mm
d d w 40000.294min 4===
后导部的直径与长度为
mm l l mm
d d m 20)7.0~5.0(025.307min 7====
前柄端面至第一齿的距离(表4.20中图)
411''l A B m l L s ++++=
查表4.18,mm L l 90'31==,m 取20mm(《刀具工程师手册》,P351),查表4.24,mm A mm B s 50100==,,前导部mm l 404=,则
mm L 30040501002090'1=++++=
颈部直径
mm d d 5.245.025)5.0~3.0(12=-=-=
过渡锥长度取为15mm(刀具工程师手册》,P351)
拉刀直径较小,不设后柄部。
(13)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粗切齿与过渡齿长度mm l 153)215(95=+⨯=
精切齿与校准齿长度 mm l 60)64(66=+⨯=
总长为mm l l l L L 5282060153295'7651=+++=+++=
查表4.29,当拉刀直径为30时,允许的长度为mm mm 5287803026>=⨯, 总长校验合格。
(14)制定技术条件。
1、拉刀材料:W18Cr4V.
2、拉刀热处理硬度:刀齿及后导部HRC63~66;前导部HRC60~66;前柄部HRC40~52;允许进行表面强化处理。
3、R
4、R
5、R
6、拉刀各部径向跳动应在同一方向。
7、拉刀表面不得有裂纹、碰伤、锈迹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8、拉刀切削刃应锋利,不得有毛刺、崩刃和磨削烧伤。
9、拉刀容屑槽表面应磨光,且不得有凹凸不平等影响卷屑效果的缺陷。
10、在拉刀颈部打印:厂标、Ø30H7、γ15°、制造年月、产品编号。
11、拉刀按GB3831-83标准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