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面铺装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桥面铺装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1)1、3、编制原则 (1)1、4、施工总体目标 (2)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征 (4)2、1、工程概况 (4)第三章桥面铺装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9)3、1、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 (9)3、2、技术准备 (9)3、3、设备准备 (9)3、4、现场准备 (9)3、5、施工工序 (10)3、6、施工要点 (12)3、7、伸缩缝处得处理 (14)3、8、桥面铺装质量检查标准按照下表进行各项检验 (14)第四章冬季与雨季得施工安排 (15)第五章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7)5、1、质量保证体系(后附框图) (17)5、2、安全保证体系(后附框图) (17)第六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与安全保证措施 (20)6、1、文明施工 (20)6、2、环境、人文景观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20)6、3、安全生产得保障措施 (21)青衣江大桥桥面铺装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得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得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办法;3、招标期间业主与投标单位往来得函件及补遗书;4、我公司现场踏勘与调查获取得资料;5、我公司现有得技术装备、施工能力以及类似工程得施工经验;6、国内桥梁工程得施工经验与科研成果;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2、编制范围峨眉至夹江联网畅通工程(乐峨大道)公路工程青衣江大桥(K34+024、97~K34+773、97)全长749米。

1、3、编制原则1、安全第一得原则本编制始终按照技术成熟可行、措施保障得力、施工万无一失得前提下,制定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

2、优质高效得原则加强领导,指挥得力,标准化管理,运用网络管理,以ISO9002质量体系为标准,保证过程产品与成品质量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一次性合格,争创省部优工程。

3、确保工期得原则根据合同得工期要求,比选施工方案,编制合理、周密、操作性强得进度计划, 在进度与造价上合理平衡。

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原则根据国家、地方有关规定,从施工场地统一规划、整洁平整、节约用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水土保持,严禁乱排乱放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布局,科学施工。

施工时注重对自然环境得保护与恢复,重塑与完善原有景观环境,使公路主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融为一体。

5、方案优化,追求效益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进度,平衡施工,对路基、桥梁、涵洞等重点工程实行多种方案比选优化,降低成本,减少非生产性得开支,保障建设资金,兑现合同承诺。

1、4、施工总体目标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

2.安全目标严格遵守国家及四川省颁布得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与教育,严格执行有关防火、施工安全规定。

我公司将专门成立安全监察小组,制定安全计划,按施工阶段、施工进度情况详细制定不同工况下得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施工,不得有任何人为得安全事故,并采取严密得监控措施。

本工程得安全目标为:安全零事故。

3.文明施工目标我们将严格按照业主招标文件创优工程得有关规定执行,争创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达一级标准(PH值6-9);施工现场粉尘排放小于1000mg/立方米;生活垃圾、生产废物处理符合国家环保规定。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征2、1、工程概况1、本桥选址于棉竹镇来鹤寺村,下距青衣江河口约11、3km,该流域为著名得青衣江暴雨区。

桥区青衣江通航采用河内Ⅶ级航道通航标准,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378、20m,最低通航水位为373、91m,本桥采用单孔单向通航,通航孔跨采用2*50m。

青衣江大桥为跨越青衣江设置,桥梁总长度749m,桥位平面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双向2%,纵断面位于R=15000m得竖曲线上。

上部采用12*40+2*50+4*40m预应力砼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采用钢筋砼圆柱墩,桩基础;肋板式与桩柱式桥台,桩基础。

桥梁分为左右两幅,半幅桥宽为16m,每幅采用8片T梁,梁间距2、03m,以满足设计荷载较公路-I级提高30%得要求桥梁设计荷载,设计洪水频率:1/100;抗震设防措施:按VII度设防。

2、自然地理及地形地貌该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大半由北向南倾斜,西南部得大渡河在本区向东北流向,在水口镇附近与西北流来得青衣江汇合,然后注入北南流向得岷江。

沿江有许多冲积平坝与浅丘地带,由此形成本区主要农业耕作区。

大多数地带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一般高差在10米左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个别地带也有深丘,北部土门凹,西部老鹰岩等海拔均超过500米,东部牛金山、石子山海拔也超过400米。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在符溪镇及棉竹镇一带需穿越丘陵,其余部分地段地势相对平坦,总体地形条件可归纳为“两坝两丘一江”(峨眉-符溪平坝区、走马里丘陵区、杨湾平坝区、棉竹丘陵区、青衣江)。

3、气候、水文峨眉太泉广场至乐山棉竹段经过区属乐山市市中区及峨眉山辖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盆周部位,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据收集乐山市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0°C,最高气温38、1°C最低气温-4、3°C,多年平均降雨量1384、8毫米,雨量集中在5~9月,占全年得78、1%,年均蒸发量617、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主导风向为北风为主,次为北北风向,静风率38%,最大风速16、7米/秒,50年一遇基本风压力为0、30kN/m2,峨眉山市多年气象资料: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脚,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与,雨量丰沛,相对湿度较大;据收集多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0℃,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4、3℃,多年平均降雨量1912、60毫米,雨量集中在5~9月,占全年得81%,受边缘山区得影响,常以大雨或暴雨形式集中降落,易诱发灾害,极端气候日最大降雨量约250mm;主导风向为北风为主,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30kN/m。

峨眉太泉广场至乐山棉竹段内主要河流有青衣江、粗石河、新民河、双福河、与其它一些宽窄不一得小河沟、农灌渠、山区冲沟等,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西侧符溪河由西向东南流向大渡河,青衣江由北向南于青衣坝与大渡河汇合,于乐山肖公嘴处汇入岷江,转向东南方向流向。

4、工程地质构造与地震峨眉太泉广场至棉竹段经过区域,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出露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堆积层(Q),第三系古-始新统名山组(E1-2),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现将路线穿越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4、1、第四系堆积层(Q)(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ml):主要分布在农户住家附近、道路及厂区。

总体上其成份杂,一般厚度1~3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全区分布。

表层为粉质粘土,软~可塑状为主。

普遍厚度1、0~2、0m。

以下为卵石,石质成分为花岗岩、石英岩、流纹岩、玄武岩等,磨圆度普遍好,粒组含量不均,由上至下呈稍密~密实状,厚度10~30m。

(3)、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2+3fgl):局部浅丘顶部及斜坡部位分布。

粉质粘土:垂向上分布于表层上部(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砾石层中)。

褐黄色,可塑状,粘性较强,湿条件下可成1~3mm圆土条。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砂粒富集。

砂土:呈透镜体分布,青灰色、褐黄色,矿物成份以长石及云母为主。

卵(砾)石:垂向上分布于中下部,下伏于上述土层之下,钻孔揭露呈杂色,湿~饱水,密实度呈中密为主,上部稍密,石质成份以灰岩、石英砂岩、花岗岩为主,呈次圆状~圆状,块径组成:200~20mm约占50~70%,20~2mm约占15~20%,余为粘土混砂粒充填,透水性稍好表层为粉质粘土,可塑状,厚度0~1、0m。

以下为卵石,石质成分为花岗岩、石英岩、砂岩等,磨圆度普遍好,粒组含量不均,分选性差,由上至下呈稍密~中密状,厚度1~3m。

4、2、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为基底岩层,分布于K31+600~K35+789路段,青衣江左岸浅丘斜坡地段出露及钻孔揭露,岩性为粉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

粉砂质泥岩:呈褐红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长石、石英等次之,泥质胶结,泥质粉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砂岩:呈褐红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粘土矿物等次之,泥质胶结,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

4、3、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峨眉山市工程场地本身不具备发生强震得地质构造背景与孕震条件,但因距离四川著名得龙门山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与鲜水河地震带不远,受其得影响较大。

据乐山市地震统计数据显示,自1255 年至1994 年,在乐山周边地区大于或等于4、0级以上地震120 次,大于或等于5、0级地震34 次,峨眉山市境内无6 级以上得强震历史记录,只有在1541 年1 月8 日发生过震级为5 级得地震一次。

2008 年5 月12 日汶川发生8、0 级地震,峨眉山市处于Ⅶ度烈度区,据2001 年版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四川省汶川8、0 级地震灾后重建地震评价规划用图》综合得出,不分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见图5、2)。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得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抗震设计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得有关规定设防。

4、4不良地质特征在全面收集了测区1:20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得基础上,结合静力轴探成果及地面调查确定:沿线主要得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山丘体间冲沟及水田处得软弱地基,受地表水长期浸泡表层软土厚约0、3~0、8m,通过静探查明厚度普遍在2米相对较软,承载力在0、08~0、17Mpa左右,软弱土主要以低液限粘土为主,含水量w=30~45%,Ps=0、3~2、5MP之间,土层得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相对较好。

除此之处在特大暴雨作用下个别冲沟两侧有小规模土溜现象发生及陡坡(崖)基岩处受各类型裂隙切割作用下发生风化剥落及小得崩塌或错落等。

5、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桥涵荷载标准:I级汽车荷载设计标准加30%。

设计洪水频率: 大桥:1/100,其它构造物:1/100。

地震基本烈度为: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设防。

第三章桥面铺装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1、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本桥桥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厚度为10cm,内配D9钢筋网。

采用吊车配合三辊轴振动梁半幅单侧进行施工。

待桥梁梁板安装完成,横隔板湿接缝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桥面铺装工程得施工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