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61+815 人行天桥桥面铺装施工方案一、适用范围1.1 .1 本指导书适用于城市桥梁工程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
二、施工准备1 .2 .1 材料要求1 .人行天桥桥面铺装所用材料(砂、石、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现行产品标准及环保规定。
2.人行天桥桥面铺装所用材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
1 .2 .2 机具工具1.模板加工机具:电锯、电刨、手电钻等。
2.钢筋加工设备: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电焊机、砂轮切割机等。
3.混凝土施工机具:混凝土运输车、汽车吊、混凝土浇筑料斗、混凝土振捣器、振捣棒、平板振捣器、振捣梁等。
4.工具:振捣梁行车轨道(导轨梁)、操作平台、扳手、直尺、铁锹、钢抹子、木抹子、排笔、切缝机、手锤、大锤等。
1 .2 .3 作业条件1.桥梁梁板铰缝或湿接头施工完毕,桥面系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施工,如桥面排水口、止水带、照明电缆钢管、照明手孔井、波形护栏及防撞护栏处渗水花管等安装作业已完成并验收合格。
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对施工中可能造成桥面铺装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厚度时,应保证最小铺装厚度为8cm 的要求。
其使用材料、铺装层结构、混凝土强度、防水层设置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1 .2 .4 技术准备1.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现场条件编制施工方案,报有关部门批准。
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班组进行交底。
3.桥面梁板顶面已清理凿毛和梁板板面高程复测完毕。
对最小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方,会同设计人员已进行桥面设计高程的调整和测量放样。
三、操作工艺1 .3 .1 工艺流程基层顶面处理T桥面混凝土高程测设T铺设绑扎底层钢筋T立模板T绑扎上部钢筋T混凝土的拌制、运输T桥面混凝土铺装T抹面T拉毛T养护T检查验收。
1 .3 .2 基面处理1.基面的浆皮、浮灰、油污、杂物等应彻底清除干净;基面应坚实平整粗糙,不得有积水;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和脱皮等缺陷。
2.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3 高程测设桥面混凝土高程可按振捣梁行走轨道顶面测设,振捣梁行走轨道可采用钢管或槽钢架设。
轨道沿桥面横向铺设间距不大于3m ,铺装面两侧轨道支立位置距每次浇筑铺装作业面外侧300mm 左右。
1 .3 .4 铺设、绑扎钢筋网片1.成品钢筋网片大小应根据每次铺筑宽度和长度确定,确保网片伸入中央隔离带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应考虑运输和施工方便。
2.成品钢筋网片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铺设,横、纵向搭接部位对应放置,搭接长度为30d ,采用10 号火烧丝全接点绑扎,扎丝头朝下。
3.现场绑扎成型的钢筋网片,其横、纵向钢筋按设计要求排放,钢筋的交叉点应用火烧丝绑扎结实,必要时,可用点焊焊牢。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钢筋网片的下保护层采用塑料耐压垫块或同强度等级砂浆垫块支垫,呈梅花形均匀布设,确保保护层厚度及网片架立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钢筋网片之间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定位撑筋。
1 .3 .5 立模1.模板安装前桥梁顶面要经精确测量,确保铺装层浇筑宽度、桥面高程、横纵坡度。
2.模板可根据混凝土铺装层厚度选用木模或钢模两种材质。
木模板应选用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无扭曲、无裂纹的木料,侧模板厚度宜为50mm 宽木条,端模可采用100mm x iOOmm 方木。
模板座在砂浆找平层上,后背用槽钢、钢管架做三脚背撑。
模板间连接要严密合缝,缝隙中填塞海绵条防止漏浆。
铺装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侧要涂刷隔离剂。
1 .3 .6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1 .混凝土应按批准后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各项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拌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3.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1 .3 .7 桥面混凝土铺装1 .混凝土浇筑前准备: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网片和预埋件进行查核,清除作业面杂物后,将梁体表面用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 .混凝土浇筑要连续,宜从下坡向上坡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2m 。
进行人工局部布料、摊铺时,应用锹反扣,严禁抛掷和搂耙,靠边角处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辅助布料。
3 .混凝土的振捣:一次插入振捣时间不宜少于20s ,使粗细骨料分布均匀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振捣面重合100 ~200mm,一次振捣时间不宜少于30s 。
然后用振捣梁沿导轨进行全幅振捣,直至水泥浆上浮表面。
4.混凝土的整平1) 采用振捣梁操作时,设专人控制行驶速度、铲料和填料,确保铺装面饱满、密实。
垂直下料与整平作业面应控制在2m 左右。
2) 振捣梁行走轨道随浇筑、振实、整平的进度及时拆除,清洗干净后前移。
轨道抽走留下的空隙,随同铺筑作业及时采用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找平。
5.施工缝的处理:桥面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若需留施工缝时,横缝宜设置在伸缩缝处,纵缝应设在标线下面。
施工缝处理,应去掉松散石子,并清理干净,润湿,涂刷界面剂。
6.伸缩缝处的浇灌:浇筑前可采用无机料做填缝垫平处理,桥面铺装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连续通过。
1 .3 .8 试件制作及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项目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碱含量试验、抗渗试验。
施工试验频率为同一配合比同一原材料混凝土每一工作班至少应制取两组,见证取样频率为施工试验总次数的30 %。
1 .3 .9 抹面1.一次抹面:振捣梁作业完毕,作业面上架立钢管焊制的马凳支架操作平台,人工采用木抹子进行第一次抹面,用短木抹子找边和对桥上排水口、手孔井进行修饰抹平。
第一次抹面应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抹出。
2.二次抹面: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采用钢抹子进行二次抹面。
施工人员可在作业面上平铺木板作为操作台,操作时应先用3m 刮杠找平,再用钢抹子收面。
1 .3 .10 拉毛二次抹面后,选用排笔等专用工具沿横坡方向轻轻拉毛,拉毛应一次完成,拉毛和压槽深度为l~ 2mm,线条应均匀、直顺、面板平整、粗糙。
1 .3 .11 养护混凝土拉毛成型后,采用塑料布或保水材料覆盖,开始养护时不宜洒水过多,可采用喷雾器洒水,防止混凝土表面起皮,待混凝土终凝后,再浸水养护。
养护期在7d 以上。
1. 3. 12冬雨期施工1 .冬期施工1)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尚未达到I. OMPa或抗压强度尚未达到5. OMPa 时,成型铺装面要采取保温材料覆盖,不得受冻。
2)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C,当气温在0 C以下或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低于5。
C时应将水加热搅拌(砂、石料不加热);如水加热仍达不到要求时,应将水和砂、石料都加热。
加热搅拌时,水泥应最后投入。
3)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摊铺、振捣、做面等工序,应紧密衔接,缩短工序间隔时间,减少热量损失。
4)冬期作业面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头两天内,应每隔6h测一次温度;7d内每昼夜应至少测两次温度。
混凝土终凝后,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2. 暑期施工1)雨天不宜混凝土浇筑作业。
若需在雨天施工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暑期气温过高时,混凝土浇筑应尽可能安排在夜间施工,若必须在白天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四、质量标准1.4.1主控项目1 .面层与基层必须结合牢固。
桥面铺装层与附属构筑物应接顺,桥面不得积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 .桥面铺装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 . 4规定。
表1 . 4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允许偏差表注:跨度小于20m时,检验频率按20m计算。
3 .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表面应坚实、平整、无裂缝,并有足够的粗糙度;面层伸缩缝直顺,灌缝密实,不漏灌;2)桥面铺装层与桥头路接茬紧密、平顺。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五、质量记录1 .钢筋或钢筋网片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及试(检)验报告。
2 .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碱含量检测报告和复试报告。
3 .砂、石试验报告和碱活性报告。
4 .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混凝土开盘鉴定、混凝土浇筑记录、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等。
5 .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
6 .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试验报告。
7 .混凝土抗渗、抗冻试验报告。
8 .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9.见证记录和有见证试验汇总表。
10 .预检工程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11 .施工记录、工序质量评定表。
六、安全与环保1.桥面铺装作业时,防撞护栏外侧要安装安全网及操作架,防止人及物体高空坠落。
2.钢筋网片及混凝土吊装作业时,由专人指挥,吊装设备不得碰撞桥梁结构,吊臂下不得站人。
3.电焊机、混凝土振捣机具的接电应有漏电保护装置,由专职电工操作。
4.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要戴安全帽及使用相关劳动保护用品。
5.施工中的中小机具要由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维修,避免机油污染结构。
6.施工垃圾要分类处理、封闭清运。
混凝土罐车要在指定地点清洗料斗,防止遗洒和污物外流。
7.(在邻近居民区施工作业时)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要采取低噪声振捣棒,混凝土拌合设备要搭设防护棚,降低噪声污染。
同时,施工中采用声级计定期对操作机具进行噪声监控。
七、成品保护1.必须严格要求,不得在钢筋上搁置重物或运料小车直接在钢筋网上运行,必须架设走道支架。
走道一般用钢筋支立木板即可。
2.抹面时应在作业支架上施作,不得在桥面混凝土铺装层上留有脚印。
3.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期严禁车辆通行或放置材料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