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解析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解析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 的色彩
第六 课 语言 的艺 术
“引子”用不同行业的人用语常带有行业色 彩的例子导入。“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 “色彩词”在语境中表达的不同色彩、意 义和效果。“工具箱”介绍了词的语体色 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这节内容是延 伸性的。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依托课本,紧扣语言,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突出实践。
其中“联系生活”是指联系学生 的语言学习,语言交际的生活, 因为该选修课核心目标是提高 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突出实践”是指突出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因为语 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在言 语活动中实现的。
诊断反思课------教师参考课本第五课 第3节“有话‘好好说’”中的各类 病句,编制病句测评量表。量表选 各类病句每类4个,打乱顺序,和等 量的正确句子相混。要求学生判断 正误、判断病因、做修改,在限定 的时间完成。教师发答案,学生互 判,学生看课本第五课第3节后结合 自己做的病句测评量表自评反思。 如学生程度差,可分两次做。先只 判断正误,学了第五课第3节后,自 己订正。然后再做一次带判断病因、 修改的测评与反思活动。反思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也可全班交流。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误
读”是应用性的,通过学习这节内容,要让学生 了解误读的原因,努介绍
诗歌的韵律和对仗。这节内容基本上是延伸性的。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引子”和“学习活动”介绍了文字的起源和汉字的造 字法。这部分内容用“图画文字”符号告诉学生文字是 从图画演变而来的。用文献中的古汉字让学生体会汉字 形体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工具箱”主要介绍了汉字四 种造字法和自古到今汉字形体的五种样式。本节内容是 延伸性的。
《语言文字应用》 的内容解说及教学建议
[选修课]
内容翔实有用,编排活泼有趣 突出课堂学习活动

教 材 特 点
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 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剖析 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既指导 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又培养其逻 辑思维能力 。

让教师“自由选取”专题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 句“引子”用“一字之师”的故事激趣。“课堂
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一段文字的修饰语的作用, 体悟《绿》的几个句子中动词用得精妙。“工具 箱”讲了遣词造句的4个标准。“小试身手”对学 生分析语言,表达简明会有实在的帮助。本节内 容是应用性的。
第六 课 语言 的艺 术

第二节 语言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 法
“引子”举钱钟书的妙喻导入。“课堂活 动”让学生分析18个广告语各自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并分析哪个用得好,哪个不好 。 “工具箱”梳理了五种主要的修辞方法, 辨析了比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借喻、 借代和象征的区别。“小试身手”对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本节内容 是应用性的。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引
子”和“课堂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错 别字的危害。“工具箱”重点介绍了怎样消灭错 别字。“小试身手”提供的练习针对性强,涉及 的错别字大多是常用易错的。本节内容是应用性的。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引子”和“课堂
活动”让学生了解词的多义现象。“工具箱”较系统地介绍了 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和词义 的演变类型。了解多义词词义间的关系,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词 语有直接的帮助。本节内容是应用性的。
教 材 特 点
内 容 解 说
为了便于说明各小节知识的作用,我们从 高中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的需要,即提 高高中生语言文学应用能力的需要,把课 本涉及的知识,以小节为单位,分为应用 性和延伸性两类。应用性知识是每个高中 生在会考和高考中都要运用的,是高中生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可缺少的,掌握了这 些知识可以直接提高其语言文字理解和表 达能力。延伸性知识则是高中生最好能了 解的知识,了解了可以提高其语言素养, 不了解也不影响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 达。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当然分类 只是为了说清问题,分类总是相对的,对 不同地区的学生而言,有些内容则处在不 同的位置。如“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节, 对方言区的学生可能是基础级的(对应的 目标是要说好普通话),对北京地区的学 生则就是提高级的了。下边就每课的各小 节做具体分析:
设 计 课 型
梳理指导课------用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和第四课第2节 “看我‘七十二变’”做学习 资源,让学生整理某一时段学 的文言文的常用的虚词、实词 和句式。小组交流梳理知识的 过程和方法。教师了解学情, 选取好的范例,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再修改整理,全班总结、展 示。
教学 设计 的 原 则
教 材 特 点
六课---六个大专题,相当于六个单元。每 个大专题有三到四小节,即三四个小专题。 一个小专题相当于一课(不是一课时)。 每个小专题(课本中的“节”)涉及的知 识都是汉语言文字规律性的知识,即揭示 了汉语言文学带普遍性的规律。每个小专 题有四个栏目:“引子”、“课堂活动”、 “工具箱”、“小试身手”。编者的意图 是用“引子”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 入“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则是每小 节学习活动的主体内容。“工具箱”是就 这一节设计的主要内容做知识梳理和补充 延伸,可供学生解决问题时检索查阅。 “小试身手”相当于过去的“练习”或 “训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本 小节的知识,力图让学生迁移规律性知识, 从而促进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引子”和“课
堂活动”用丰富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一些词语随社会的变化 或消失或产生。“工具箱”介绍了新词语的两种类型——新造 的和用词义引申而产生的。三个内容:1、 2、新词语产生 的类型。3、新词语的规范。本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引子”举
“引子”用“狗”在汉语和英语语汇 中的作用导入。“课堂活动”让学 生分析语料‘体会汉饮食文化对汉 语语汇和描写人物用语的影响。 “工具箱”介绍了语言和民族的关 系。这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使 用 建 议
课本是教学材料的主要载体,不是教学材 料的全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取舍课 本内容,补充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①(《教学论》 裴娣娜 教育科学出版社) 基于此,教师要对课本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教学不能囿于教课本,学课本,实行“本 本主义”。②(《备课的变革》 郑金洲 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选修课本既可做 选修的教材,还可以从中选一些内容做学 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教师学习课本后, 可以在教学中做迁移,随机引导学生品析 语言文字。③ (<<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 分布与教学管见>>陆俭明 李镗<<语言文 字应用>>2003年第一期)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第五 课 言之 有 “理
“引子”用“脱口误”的三个病句 导入。“课堂活动”结合8个有 毛病的广告语介绍了判断病句的 两个方法并分析了每个句子的 “病因”。 “工具箱”先补充 了另外三种“病因”(本节共分 析了6种病句),后介绍了修改 病句的4种方法。辨别语病,正 确表达,是高中生语言文字应用 能力的基本要求。本节内容是应 用性的
用“熟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动”围绕 与“马”有关的成语,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成语的 故事和成语的意思。“工具箱”介绍了三个内容:1、 成语的特点、来源和与汉语的关系。2、熟语的各种类 型。3、熟语在结构和意思上的特点。本节内容大多是应
用性的。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 词“引子”和“课堂活动”介绍现代汉
第三 课 神奇 的汉 字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引子”和“课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体会 汉字简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性。“工具箱”则主要 介绍汉字简化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引
子”用字谜导入,“课堂活动”主要介绍“金、木、水、 火、土”五个部件在汉字构字中的作用和位置。“工具 箱”介绍了汉字的笔画、部件、偏旁和汉字的拆分(汉 字结构的层次性)。本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内容基本上是延伸性的知识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
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四种拼音方法和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 内容大多是延伸性的。
第二 课 千言 万语 总关 “音”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汉语音节是有限的,汉字的数量是音节的好几倍, 汉语的词就更是个开放的系统,所以了解同音字, 同音词现象即可帮助学生不写、少写别字,还能 利用同音现象,诙谐幽默地运用语言,本节是应 用性的。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引子”和“课堂
第四 课 词语 万花 筒
活动”让学生了解同义词现象,学会辨析和正确运用同义词。“工具箱” 讲了同义词的类型和词义上主要差别。这些内容对学生准确使用词语有
“引子”举用“熟语”的例子来激 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动”围绕与“马”有关的成语,
指导作用。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故事和成语的意思。“工具箱” 介绍了三个内容:1、成语的特点、来源和与汉语的关系。2、 熟语的各种类型。3、熟语在结构和意思上的特点。。
问题探究课------教师从课本中搜集可 深入探究的问题,如:方言区可探 究本区不方言声母、韵母、声调和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关 系。声旁在形声字中表音的作用。 不同类的韵脚为何可表达不同的感 情(见课本第3页,涉及韵腹的舌 位)。借代为何不是造字法。笔画、 部件、偏旁三者的关系等等。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上网搜资 料(或教师提供寻求答案的有关资 料),学生比较分析资料找出答案。
第 一 课 走 进 汉 语 世 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 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