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成三位一体青少年性教育体制论文

形成三位一体青少年性教育体制论文

形成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性教育体制摘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性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性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国学校、家庭、社会性教育相对薄弱的实际,指出在我国开展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明确提出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性教育;性道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最近有两则新闻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的性教育。

一则,是2011年07月新华网的名为《博士硕士夫妻结婚3年未孕以为“同房”就是同床睡觉》的新闻:一对夫妻结婚三年未孕去医院检查,专家询问后发现这位妻子竟还是处女!无奈专家不得不对他们补上一堂“性启蒙教育课”。

另一则,是2009年12月浙江新闻网名为《桐乡12岁女孩医院做人流说出打胎两字很轻松》文中写道:11月底的一天,石门卫生院妇科医生冯医生像往常一样在上班。

……冯医生觉得十分震惊,“她说话的声音和表情……她对怀孕和堕胎根本就不懂。

”“小女孩说自己当时并没有反抗,并且是自愿的,而且不是一次两次了。


以上的两则新闻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性教育的匮乏。

有文化不一定有性知识,高智商的夫妻却没有最基础的性知识,而一位仅有12岁的小女孩对发生性关系表现的坦然且无知。

当今的中国在性方面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性是肮脏的、淫秽的,讨论性就是传播淫秽思想教人变坏。

另一种是受近20年间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在
青少年中间出现婚前性行为、性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

我们很多人在童年期都问过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父母一致的惊慌,不知怎么回答。

我们从小就教育女孩子必须穿衣服,穿裤子。

男女要用不同的厕所。

但是没有一个人正面地回答过我们的迷惑,为什么我们就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中国性教育匮乏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 家长对性的态度问题
(1)家长错误的“性”和“性教育”观念。

(2)家长的长幼观念。

(3)家长的保守观念。

(4)家长性知识的不足。

性知识的不系统使父母不知如何去教。

性教育不是单纯的性知识的传播,还包括性角色、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的培养,所以要求父母必须具备科学的性知识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2 孩子自身的原因
(1)孩子对“性”和“性教育”的态度。

孩子由于教育和社会影响,从小就形成了性可耻的心理。

(2)孩子的错误认识。

他们不敢向家长询问相关的性知识,认为家长会认为他们不是好孩子了。

所以他们宁可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或从书刊、影视中探求,殊不知从这些渠道得来的信息,往往是幼稚、肤浅、狭窄甚至是错误的。

(二)学校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

(2)缺乏专业老师。

(3)教育手段陈旧。

很多相
对贫困地区几乎没有相关的挂图和课外读物,老师照本宣科、书本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社会的原因
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有两种现象:(1)我国传统的禁欲思想。

(2)大众传媒中性信息的泛滥。

(3)性道德缺失。

随着经济大潮的澎湃不息,性解放、性自由至上的理论的泛滥,社会环境呈现出很多不安全因素。

未成年人性爱视频随处可见、很多所谓的“非丰流”以处女为耻、未成年人发生关系越来越普遍。

二、介于上面的问题我们的相关对策
(一)三位一体,家庭起好头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启蒙的地方,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成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抓住早期性教育
从小确定性别观。

从孩子起名开始、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

2 提高父母自身素质
父母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儿童性观念形成的启蒙师。

所以,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受到性教育质量。

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必
须明确“性”是可教的。

(2)掌握正确的性知识。

(3)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二)学校为核心
学校作为教育的核心,无疑是承担性教育的主力军。

学校教育是人生中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阶段。

(三)社会为土壤
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

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孕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个开放文明的社会,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

(1)以科学的方式宣传性教育。

(2)将性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教育。

(3)加强社会市场环境的监管。

性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

同时性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青少年的未来,所以我认为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以性伦理和性法制教育为核心,以性生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审美教育为基础,以实施预防性病、优生优育、避免性罪错,促进身心健康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的,符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的儿童青少年性教育局面很快就会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