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物语——学习篇(一)态度良好的学习态度,如同发现美的眼睛,总能使学习者从学习对象哪里找到值得注意的东西。
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不骄不弃;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中无人。
因为,学习使我们谦虚、自信,而良好的学习态度,使我们走向谦虚、自信。
狂妄的人,多半一知半解;自卑的人,多半似是而非;谦虚的人,多半学富五车;自信的人,多半泾渭分明。
良好的学习态度,包括:主动维持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诚挚尊重学习的对象;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
养成一种态度,必然会有所反复,甚至会有所斗争。
从而,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应该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学有所成者,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狂妄、不自卑。
态度与习惯有关。
学习态度,就与学习习惯有关。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不会长久的。
因此,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应该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同学们,请每天这样做:1. 微笑迎接晨曦:每天早上告诉自己“今天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加油!”对镜中的自己微笑,说出称赞自己的一句话。
2. 感受生活阳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一个小幽默,一个小插曲,生活中很多快乐瞬间需要我们去感受和体会。
3. 明晰一日目标:心中有长期的和阶段性的目标,结合自己实际,以一天的目标作为今天的起点。
在目标的指导下,主动做好一日的时间计划、安排。
4. 积极投入学习:听课投入,写作业专心,做好复习、预习,高效利用自习课和早读;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同学。
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5. 发展个人优势:善于发现和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
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强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为自己创造发挥优势的机会。
6. 主动愉悦身心:每天有适当运动、休闲时间。
在锻炼中感受活力,在一本好书中提升自身境界,在音乐的旋律中尽情的享受、放松心情。
7. 密切师生之情:做好自己的本份之事,足以使老师欣慰。
尊重老师,将老师作为一个朋友,会使我们之间更加融洽、亲密。
8. 珍惜同学友情:真诚和同学朋友交流沟通,有困难协同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参与小组学习,参加社团活动。
9. 享受美好亲情:感恩父母的养育。
每天和家长小聊一会儿,谈论学校的趣事,放松一下,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待人接物。
有空时帮忙做一点家务。
10. 自我欣赏激励:记录每日的成长。
及时地鼓励自己,遇到困难给自己加油打气。
每天盘点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从点滴进步中感受惊喜。
心灵物语——学习篇(二)意志意志是一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方面。
要想不断地完善自我,就要有勇于改正自己缺点的勇气,并见之于行动,这就需要以意志为前提。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近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意志是塑造完美个性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青年人该怎样培养顽强的意志呢?首先是要有勇气。
心理学家发现,信念需要勇气作动力。
当一个人有了信念乃至已经形成坚定的信念的时候,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逐步将筑入头脑中的信念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却需要极大的勇气。
没有勇气作动力的信念,有如没油的汽车,永远都不会启动。
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因为无论追求什么样的信念,首先要付出很大的艰辛。
比如要利用业余时间写一本书,就要牺牲不知多少休息时间,绞尽脑汁,呕心沥血,挑灯夜战,伏案笔耕。
以致为伊消得人憔悴。
经过长时间的纸上耕耘,才会最终有收秋。
如果贪玩,吃不得这份苦,肯定会半途而废。
其次还要用梦想激励训练意志力。
梦想是同自己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甘于失败、挫折和平庸,不找借口为自己缺乏勇气开脱,甚至在没有任何成功迹象的时候,仍然梦想着并坚持下去。
这样,你就会变得振奋自信,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满腔的热情,走进为自己重新建造起来的新生活。
心灵物语——学习篇(三)谦虚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
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
成功来自谦逊,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学无止境。
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
”如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就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成绩毁于一旦。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不能骄傲,“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
”我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才会更上一层楼。
谦虚是美德,上帝不会把它随便赐给人。
谦虚,是在向学生脱帽致礼的高贵,是向对手娓娓阐述的平和,是向蒙昧之人循循善诱的耐心,是向权威挑战时不卑不亢的请教。
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彻,所以不躁;因为想得辽远,所以不妄;因为脚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路走得远,所以不妒。
他的底气中沉淀了更多的豁达、柔和、善解人意和悲悯情致,于是谦虚成了人性中极高的品位,和人格中让人仰慕的魅力。
其实,谦虚本身也是一种底气,它要求自己对梦想追求不已,对他人倾力竭力无怨无悔,这样你才有底气。
心灵物语——学习篇(四)细节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话:“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演绎精彩”等等,的确,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西方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将军;伤了一位将军,少了一次冲锋;少了一次冲锋,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丢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的一个钉子的丢失似乎不值一提,但如果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巨大影响,最终的效应是一个帝国的灭亡。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其失事的根源人们忽视了一个细节:对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和外部燃料箱表面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造成损失10亿美元,7名航天员遇难。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尔创业开始也是从不准随地大小便抓起,海尔集团员工上下班都要靠右走,不是蜂拥。
中国古代的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滋养教育智慧,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过程,只有过程的细致到位,才会有结果的完美无缺。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播种细节,可以收获成功!”校园文化系列心灵物语——学习篇(五)方法,效率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爱因斯坦(1879-1955年),东年是智力发展迟缓,上小学、中学时,老师认为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
也许是他12岁时第一次读到欧氏几何的书,那严密的逻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他数学学习的兴趣。
1896年17岁的爱因斯坦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学习理论物理,1902年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这段时期他的思想十分活跃,经常和伯尔尼大学哲学系的学生索洛文等五人常在一起阅读各种书籍,无拘无束地自由讨论各种问题,他们阅读了休漠、马赫、庞加勒、黎曼、狄更斯等许多人的作品。
有时只念了半页,甚至只念了一句就争论起来。
他们亲切地称这种聚会为“奥林匹亚科学院”。
这种“疯子式”集会是他的恩维十分活跃。
1902年他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905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竟发表了五篇极为重要的论文,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并通过对布朗运动的研究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1916年又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取得了宏伟的成就,被科学界誉为“人类历史上一颗明亮的巨星”。
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大致可概括成:依靠自学,独立思考,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强调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
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校园文化系列心灵物语——学习篇(六)时间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这是什么?众说纷云,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
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
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
他说:“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