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毛概论文范文.pptx

(2020年整理)毛概论文范文.pptx

在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取向上,大部分大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点和娱乐八卦,仍有 26.1 的大学生更关 注时政、军事、经济。我们理性的分析,更多关注生活热点等无可厚非,大学生活本身就是脱离了家庭 的生活,生活热点对于大学生步入社会有着一定的教育作用。而时政军事等,往往大学生只有在自身非 常热爱或者其与专业知识有关时才会更倾向选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目录: 关于大学生时事问题关注度的调查报告………………………………3
前言…………………………………………………………………3 调查对象与方法……………………………………………………3 调查结果……………………………………………………………3 调查分析……………………………………………………………3 附录…………………………………………………………………7
之后我们用两道问题来详细了解大学生对时事事件的真实取向,这些选项的设置不完全代表调查对 象的真实想法,我们只是假设了每个时事事件最偏向的属性,所以,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应是模糊的。其 中“某明星婚后出轨,与神秘女郎同进酒店”属于娱乐八卦类,“国务院最新政策出台”属于时政类, “科学家观察到距太阳系一亿光年超新星爆发”偏向于科技新闻类,“老太连划 16 辆车不听劝阻反诬 路人”属于生活类。数据统计分别为 30.4%、13.0%、39.1%、17.4%。其中最高的是科技新闻,这反映 了大学生以学习为主,从而更加愿意接受知识的现象。而时政仍然是距离群众生活距离较远的一类事件 , 时政新闻的专业度或许令很多大学生无法驾驭,所以只有最少的大学生更乐意首先阅读。
这份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对于较为严肃、官方的时事事件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考察,这个问题采用了多 项选择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可靠。在调查问卷的八个选项中,平均值达到了 41.85%。这比预期中要好, 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大学生对所有事件都有所了解。其中约有 69.6%的大学生了解中国军队亮相红场 的事件,而也门撤侨只占 21%,这可能反映大学生对国内事件比较了解而对海外事件了解不足。对于宽 带提速降费、中东综合征患者入境、股市波动等热点的了解程度也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生活方面 的大事件了解程度还是比较好的。
三、调查分析
本调查问卷目的是调查大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约有 56%的样本显示,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对于时事 的关注足够。换言之,两个学生中只有一人对自己了解时事政治有信心,这反映了大学生集体对于时事 事件的关注仍没有到达一个高层次。
对于时事热点的兴趣,47.8%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在无聊的时候关注,而 34.8%的调查对象认为时事 热点的关注是有必要的,因为这种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才驱动了大学生对时事的了解。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5 年 9 月 20 日至 10 月 22 日,广州市在校大学生 69 人。
(二)、调查方法
通过投递问卷对大学生实时了解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样本容量 69,数据客观。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69 份,回收问卷 69 分,其中有效问卷 69 份,回收率 100%,问卷填写男性比 例为 47.8%,数据均较为正常。
2
关于大学生时事问题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子民,我们应该对国家的过去、国家的现在、国 家的未来都拥有一定了解。国家的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各种历史资料加以了解,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结 合对国家的认识和国家的现状而产生的蓝图,而国家的现在,就需要我们不断及时观察时政来了解。当 今科技飞速发展,无数多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向我们扑面而来,作为处在时代最前列,也是最能体会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精华的大学生,每天要接受无数多的信息,能否筛选和获得时事问题便成为一个我们 需要研究的因素。本次的社会调查报告针对研究当今大学生的时事问题关注度,意在鼓励大学生对国家 现状积极了解和唤醒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心。
另一道题同样属于一个模糊的题目,在数据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这道题没有明显意义。题目中的三 个选项为“两老汉吵架三个小时一人被骂死”,“大妈收养百余流浪狗,热心人帮忙照看”,“少女吸 毒表示只是因为好玩”。这三个问题均为生活事件,而三个问题的不同在于此事件的积极/消极度。“两 老汉”偏向于中性,“收养流浪狗”偏向于积极,而“吸毒只是好玩”偏向于消极。结果中有 45.2%的 大学生更好奇于中性事件,37.4%乐于获取积极的信息,17.4%乐于获取消极信息。对于积极信息摄取多 于消极信息是正常的。前文中我们分析到,大学生关注时事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最 多的关注在于一个中性事件,笔者在这个中性事件的选项设置上,更偏向于“无关痛痒的事件”,也就 是说,从理论上了解这些并不能带来任何的影响(即不能获取知识、经验)。但是最多的学生倾向这类 的事件。这首先反映了网络世界的空虚。另外这类容易引起民众“围观”的事件经常由媒体的包装而变 得扑朔迷离,事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可能已经弱化,所以才让更多大学生乐意去关注。
如今属于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约有 91%的大学生选择从网络(包括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取得 信息。从网络获得信息的好处在于信息获得量大,大学生可以通过最简单最省时的方式来了解时事。而 通过电视新闻和报纸的只有 43%。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网络信息的速食度仍然很高。
3
电视新闻和报纸中的报道优点在于对受众的印象更为深刻,但由于方式的不便捷,很少有大学生选择这 种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没有大学生主要与朋友、家人的聊天中获得信息,这反映了部分时事仍 然对于人民生活过于遥远。
大学生对关注时事的目的一般在于丰富课余生活或者提பைடு நூலகம்看待事物的能力,这与大学生更多关注生 活热点或者娱乐八卦的结果比较吻合。其中只有 1 人选择“发挥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这表明更多学 生认为“关注时事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国家”,这种结果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利己主义。
在社会热点的交流上,大学生普遍选择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分享的方式有多种,其一是在网络上(约 占 14%)。这体现大多时事事件具有较高可读性,同时也间接说明了媒体对于时事热点有着良好的包装 。 11%的学生选择不与任何人进行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