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

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


交通组织模式
空间序列 密度分布
住宅组团布局模式
新城中心 高速道路
公交专用道路 邻里中心
新城绿心 组团分隔绿带
步行体系
步行体系
5
多层住宅区 (沦为贫民窟)
重建后的场景
Milton Keynes New Town(1967)
新的邻里中心模式
Milton Keynes New Town, 1970s
人车交通分流
(1)立法:新镇法(New Town Act, 1946) 城镇开发法(Town Development Act, 1952)
(2)体制:新城开发公司 (New Tow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
(3)财政:国家低息贷款
3. 新城建设的目标:区域职能
(1)经济发达地区: 疏解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
7
4. 新城市主义的开发管制方式
街道-街坊-建筑的设计准则(design guidelines)
新城市主义的经典案例:Seaside
8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
from urban renewal to urban regeneration
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
1. 城市更新的动因解析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3. 城市更新案例
(2)经济落后地区: 区域增长极核
4. 新城建设的原则 (1)平衡(Balanced):
居住/就业平衡、产业结构平衡、社会结构平衡 (2)自足(Self-contained):
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5. 新城建设概念的演进 (1)城市规模:从小到大 (2)建设密度:从低到中 (3)功能分区:从单一到混合 (4)交通组织:从一元到多元
(4)面向步行者的街道 Pedestrian-firendly streets
(5)公共领域的主导地位 Dominance of public domain
3. 呼唤观念更新
(1)区域(增长管制): 公共交通和紧凑城市形态
(2)社区(区划法规): 混合用途和步行范围
(3)建筑(城市设计): 建筑面向公共空间和具有人性尺度
1974年开始,社区规划和公众参与取代“推土机式”的拆 除重建。
1. 城市更新的动因解说
1.1 市场驱动的城市更新 market-driven urban renewal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城市建 成环境的更新时机
9
(1)建筑物的物质寿命和经济寿命 (2)既成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 (3)城市更新的时机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 1937-1940) 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伦敦的绿带(Green Belt)
公司城(Company Town: Port Sunlight)
1
2. 新城建设的体制:立法、机构、财政
2. 传统城镇生活环境作为永恒主题: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概念 (timeless goal of urbanism)
(1)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2)混合用途和适宜强度 Mixed uses and densities
(3)步行范围和人性尺度 Walking distance and human scale
Garden City (1903)
市政中心
2
纪念建筑
商业中心
花园住宅
花园住宅
Harlow(1947)
田园风光
老龄新城
人车交通分流
新城中心和邻里中心
3
多层中密度住宅
低层高密度住宅
低层高密度住宅
Runcon New Town(1964)
规划概念
规划结构
邻里组团模式
公共设施空间配置模式
社区规划结构
4
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唐子来
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实践
新城建设(1950-1960)
城市更新 (1960-1970)
城市复兴 (1980-1990)
新城市主义(1990)
从新城到新城市主义
(1)英国:新城建设 (2)美国:新城市主义
英国的新城建设
1. 历史背景
(1)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膨胀 (2)公司城镇(Company Town) (3)田园城市(Graden City) (4)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 1940) (5)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
6. 新城建设引发的许多思考
6.1 城市合理规模 6.2 区域城镇体系(反磁力体系) 6.3 新城建设成为(1903) (2)Harlow(1947) (3)Runcon(1964) (4)Milton Keynes(1967)
Letchworth
1.2 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 public-sector-led urban renewal
国家理论(role of state) (1)维护社会安定:公平
(legitimation function: social justice) 城市更新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公共干预 财富的再分配:提供社会住宅和其它公共物品 (2)促进经济发展:效率 (accumulation func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城市更新作为促进经济效率的公共干预 克服市场失灵:非理性的价格期望
美国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计划始于1949年的《房屋法》、结束于1974 年的《房屋与社区发展法》。
地方公共机构(城市开发公司)使用联邦资金(占2/3) 和地方资金(占1/3),运用公共征用权,进行城市改造。
截止1973年,共花费近130亿美元的联邦基金,涉及 2000多个项目,拆除60万个住房单元和搬迁200万居民。
地块产权分割 囚犯的困惑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2.1 支持者 (1)刺激经济发展 (2)优化土地利用 (3)改善城市面貌 (4)提升居住条件
新城中心
新城中心
邻里街坊(环境区)
6
邻里中心
住宅组团
人车交通分流
前后花园
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1. 新城市主义产生的缘由
(1)城市蔓延 (2)传统都市生活方和社区的消失 (3)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过度依赖小汽车交通 (5)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6)房地产营销
美国的郊区发展模式: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