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
【摘要】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迫切的需要更多有特色的教育和人才。

因此,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学校只有通过培育学校精神,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塑造高品位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营造全面育人的氛围,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学校。

【关键词】特色;学校;思考
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教育,在于教育能否培养出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我们国家将比任何历史时期更迫切的需要更多、更好、更有特色的教育和人才。

因此,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基础教育在初步得到了均衡发展之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走特色发展,文化育人之路。

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可以生长和发展成为特色学校。

一所学校要发展为特色学校,必定要有一个优化的过程。

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我有如下思考。

1. 培育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
在参观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学校后,发现这些学校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因为塑造和培育了一个生机勃勃,使人昂扬向上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看,他是一所学校在长
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为什么在一所学校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办法,用到另一所学校却难以贯彻实施呢?那是因为学校文化底蕴的不同,没有特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和风格相吻合。

所以,一个有远见的校长,他的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教育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上,不能仅仅盯在方法的选择上、规章制度的制定及职能动作上,而还应该特别关注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创设一种推动学校发展的组织精神。

近现代许多名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中山大学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精神;陶行知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的育人精神;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难为之为,成不成之成”的校园精神;成都七中“全面发展,特长明显”的办学精神;四川绵阳中学提倡“校兴我荣的团队精神,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爱生重学的园丁精神,精心执教的敬业精神,投身改革的探索精神”......这些学校非常注重学校精神的提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具有开放性、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

所以,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符合自己
学校实际的校园精神。

2. 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合体,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实施等方面,学校应切实做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的要求。

校园绿化要做到总体设计,量入为出、分期实施;学校要
四季如春,绿树红花、假山草坪,让人心旷神怡、陶冶心灵。

校园环境不仅要“亮”起来,还要给人以美的感受;校园文化宣传实施应该是启迪和教育的建筑小品,比如:雕塑、壁画、阅报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都应该纳入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

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又能给师生以积极向上的感受和富于责任感的熏陶;应当反映当地文化风俗和优良传统,使之成为当地优良文化传统的宣传阵地。

3. 塑造有特色的教师素质品味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品位的教师形象关系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教师形象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榜样,教师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形象的塑造,还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这是良好教育的本质意义;应该努力营造宽松高洁,明亮清新的校园氛围,杜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美丽场所。

高素质、高品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在上课铃声响前,精神饱满、胸有成竹的出现在学生面前,以你特有的风格和学生问好;下课铃响后,别忘了用温馨的方式和学生道别,你最好不要急于离开教室,也许有学生需要你的帮助。

其次,教学是一种仪式,当你进教室时,务必带好课本、导学案
等,还有微笑和欣赏。

再次,教师的仪容仪表和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我们提倡“美育”从教师的仪容仪表开始;提倡”德育”从教师的言行开始。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努力做到整洁、大方、庄重;教师的言行切忌粗鲁、低俗,而应该文明、和蔼,注意说话的
声调和音量。

最后,我们提倡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期待性的评价。

把挖苦、讽
刺、轻蔑变成宽容、理解、鼓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构建有特色的校本培训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否有特色,主要取决于学校是否坚持校本培训,是否坚持创新的可持续的校本研修。

培训学习既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又是一个学校发展和创新的战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的合作能力和精神,这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之间互相启发和自我开发的机会,是增进感情和共同提高的平台。

校本培训的关键是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讨论和学习,广泛深入而持续地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并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力促观念创新。

通过学习培训,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改革意识、法制意识,树立全面育人的社会观,以适应新形势
下教育的发展要求。

校本培训,学校是组织者,教师是参与者。

只有使教师自觉的参
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来,帮助教师全面关注学校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才能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大家同心同德,一起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深层次学习体验的机会。

这种同心同德就是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学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自然法则在教师的工作中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有在这耕耘和收获中找到自我,体会到自己的真正富有。

同时在耕耘中发现,一所有品味、有特色的学校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要求;教师也会更多的理解自我成长中的价值,更好的唤醒内在的探究需求,在探
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持续全面的成长。

5. 树立有特色的全面育人理念
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应该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和“全面育人”的观念。

在学校运行机制、目标、措施与方法上,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的向他们提供最恰当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实现他们应该实现的人生价值。

作为学校,就是要深切的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就是要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让学生明白,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理解,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他们
学识渊博、才智清明、性情通达。

深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应该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

要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单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开设灵活多样的微型课程,努力做到让学生“基础扎实、自主发展、富于创新”。

6. 建立有特色的家长学校
建立家长学校,努力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努力改变和消除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隔绝状态,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使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对于建设特色
学校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家长,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社会机构,他服务于学生的目的——校园监护、提高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职能,为学生服好务。

但作为家长,也要充分理解,学生是学校中的一员,也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的健
康成长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学习良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合作,得到家长的通力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通过培育学校精神,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塑造高品位的教师队伍,营造全面育人的氛围,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学校必将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学校,
必将为社会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有特色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