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过程复核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复核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复核管理制度
目的:为规范复核制度,降低人为差错。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全过程的复核。

职责:操作人、复核人、现场质保员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

内容:
复核应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由直接操作者以外的人独立复核,内容如下:
1.领料复核:应检查包装完好、标识齐全,并核对所领物料品名、编码、规格、批号、数量、供应商、效期、物料质量状况(合格证、检验报告书)等,必要时双方称量(计数)复核确认数量。

2.称量复核:凡生产过程中所有称量操作都要复核,包括被称量物料的品名、编码、规格、批号、数量等;计量衡器称量范围,是否有校验合格证,是否在效期内;衡器校正、置零;称量好的物料及其重量,复核其皮重、毛重、净重、剩余物料净重等。

3.计算复核:所有计算复核要以原始记录为依据进行复核、计算确认。

包括批生产指令工艺处方及投料量计算,粒重计算,原辅料、印刷包装材料用量的复核;各岗位收率、物料平衡计算的复核。

4.交接复核:双方交接应复核标签内容与实物是否一致。

5.投料复核:各工序投料前,对原辅料、中间品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状况等逐一复核。

6.操作复核:对铝塑包装机、喷码机及标签、包装盒、大箱等打印、喷印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等信息要复核确认;对生产使用的各类模具的使用、收回要复核确认;关键操作及设备关键参数设置要复核确认。

7.清洁复核:生产前对生产操作现场及设备、用具、仪器是否清洁且在效期内复核。

8.生产记录复核:为保证生产记录正确性,必须对每批记录进行复核。

包括是否符合记录填写要求、内容是否完整、上下工序的批号、规格、数量是否保持一致、记录内容与工艺规程是否相符等。

9.清场复核:清场结束后,由现场质保员按清场标准复核确认是否合格。

10.入库复核:产品入库应复核品名、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

11.复核制度是避免人为差错的切实有效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复核过程中发现差错,应及时报告现场质保员,找出原因,否则不得继续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