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I)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5.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②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7.汉代是中国冶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B.炼钢和淬火工艺开始出现C.汉武帝时代起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D.出现灌钢法和用煤作燃料冶铁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9.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10.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1.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2.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使清政府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13.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4.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
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15.19世纪70年代,上海进口的所谓洋糖,基本都是将产自广东汕头和福建台湾的土糖,直接运到香港取得“洋糖”身份,再转运而来的。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货行销内地“除入口一正税,一子口税外,任意畅行”B.土货过关卡时“口口而查之,节节而税之”C.土糖一经转口则“色泽莹白,人咸爱之”D.“西商过埠则丁役围护,官吏趋迎”16.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17.“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土地兼并严重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民族工业急剧萎缩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18.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19.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
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20.右下图为公私合营江苏省如皋县棉布业股票,该股票可以用来研究A.三大改造的过程B.市场经济的建立C.国民经济的恢复D.改革开放的成就21.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
按记录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22、“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3.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三格的内容应该是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24.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2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xx谱写了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应该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振兴2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7.xx年底,由国内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
这些流行语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2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xx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
这个变化说明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29.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30.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图2可以看出图2A.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民强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增大3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32.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