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对原辅料供应和生产过程进行检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
视频设备
长时间使用视频设备
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
VDT综合症,神经衰弱、肩颈腕综合症,视力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教育并提高防护意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5
使用风镐、电钻、砂轮机等振动工具
振动
维修时偶尔间断作业
手臂振动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振动危害程度;超过规定时按标准缩短接振时间。
2
除灰除渣工
煤灰粉尘
偶尔间断性作业,每次1小时
尘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采用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系统,教育并提高防护意识,清扫制度,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3
焊工
电焊粉尘
维修时偶尔间断作业
电焊尘肺
采取防护屏或连续在视频终端前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
9
人机功效/设备设计不合理
单调重复性工作或受流水线速度和频率制约的工序,如包装
连续作业不超过4小时
疲劳精神抑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保持间断性休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加强通风,教育并提高防护意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4
焊工
电弧光辐射
维修时偶尔间断作业
电光性眼炎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表
序号
职业活动
致病因素
接触频次
可能发生
职业病的种类
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
控制措施
1
上煤粉煤工
煤尘
每班工作4小时,每次接触1.5小时,
尘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采用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系统,教育并提高防护意识,清扫制度,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6
使用危险化学品
化学品具有毒性
偶尔间断性接触
职业中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佩戴合理的劳动防护用品
7
生物因素
原辅料中含有病毒、寄生虫等传染性疾病
原料检验时能做到事前预防
传染病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