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村镇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村镇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数字化的基本概念,数字化技 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
数字新农村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
讲解内容:
• 引言 • 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 演化的基本原理 • 数字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三环”结构问
题 • 数字新农村的基本内容 • 结束语
补充几个新概念
三句话: 1.世界上一切物质是做旋转运动. 2.物质变化是根本,不变是特例. 3.信息是事件的记录符号;事件是不满足
• 数字的本意相当于中国古代文献的“爻”[1],本 是描述事物或事件的记号。将其理解为数量或数 值应当是因为有“数”而产生的误解。其中涉及 了“数字化”和“VR技术”的概念问题。
2.1 数字化
• 数字化 就是以符号形式传递信息的特征,其
特征的精细化或称为以结构的特征的直观 性展示了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 事件的时、空的静止和动态等方式揭示过 去、现在和未来的演化过程,并以结构性 突出事件的差别性。
2008. 5.12 四川汶川八级地震预测的试用
1 左图为5.11.20时热量分布(震前);右图为5.12.20时热量分布图(震后)
5.3.2 自记记录信息数字化
以下的上图为传统在信息“时序”图( 温度自记记录的“时序”图 );下 图为信息数字化图(左图为震前1小时;右图为震前3小时)
(3)特大地震信息密码
作为广义或完善的数字化概念应当是多方位的识别 信息的结构化 作为数字化的发展或完善的数字化的提法,数 字化还应当包括非欧空间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 觉信息等动态过程的结构化。
数字化的实质是广义的结构化
例:灾害密码及其破解问题
1、数量死亡的“贡献”
图1 8级地震的数量斜率
图2 特大暴雨的数量斜率
数字化是“混成”的求异问题,数量化是形式的 “混同”性求同问题,所以“混成”与“混同” 不是一个概念。
• 数字信息
数字信息是符号信息走向信息精致化的发展 例如:符号地图
初等的数字化
信息精致化不仅仅是早期信息的记号化或符号化,尽管 目前的数字化主要表现为视觉的图像结构化,并包括作者提 出的“结构预测法”,还没有走出欧氏空间视觉图像的范畴 而只能称为初等的数字化。
“Virtual Reality”的“VR技术”应当是指“事件的 自然环境、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等客观的 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真实过程,其中,过去、未来 可以是现在的不存在。
加、减、乘、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引言
• 信息技术是直接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容纳、综合于信息 科学的现代空间技术、空间信息和各类应用技术,以新的 信息观念获取、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应用、共享、 可视等多方位、快速精细化表述和传递的理论、方法与技 术。
• “数字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十二 五”期间我国已将“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 国土”等列入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重点计划,以及“数字 城镇”、“数字新农村”、“精准农业”等重大数字工程, 为数字化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数值的插值、平均等运算,可以将本来的“东边日出,西 边雨”变成了所谓“精细化”的“非晴非雨”的什么都不 是,岂不令人啼笑皆非!
数字化时代的变革意义,就在于走出数量化。
• 数字不遵循数值的运算规则
数字不遵循数值的运算规则,并类似于《易经》 中的“爻”的不能“加、减、乘、除”一样,只 是借助它标识、传递信息真实性的精细性“符 号”,但此“符号”已经不是传统概念的符号法 的符号了。
泥泊尔8.1级地震——4月20日临界 灾信息密码
2015年2月22日泥泊尔地震先兆信 息
2015年5月11日泥泊尔地震先兆信息
2013年7月9日08时——四川特大暴雨临灾信息密码
“时序”的数量化转换为数字化
成都2004年7月30日暴雨(湿度场)
贵州龙里亮温(卫星遥感)的非规则结构化图
•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 • 2013年芦山“4.20”地震 • 2015年“4.25”泥泊尔地震在高原的反映
2008年5月10、11日——汶川地震临灾信息密码
芦山7.0级地震2013年4月18日——临灾信息密码
康定6.3级地震2014年11月21日——临灾信 息密码
康定6.3级地震2014年11月22日——临灾信息密码
2001年 8日强降水量32.6 mm
贵州三穗县亮温(卫星遥感)的非规则结构化图
2001年8月9日强降水量(139.4 mm)
98年7月14-29日武汉卫星遥感的非规则结构
武汉:17日72.3 mm; 21日285.7mm; 22日171.7mm; 29日83.4mm
2.2 虚拟现实技术
• 数字化对于中国人本应不陌生的名词,我们的祖先曾经并 为人类展示过最早的数字化时代,和给出了世界上最早数 字的符号“爻”并为尔后的计算机的出现、发展和信 息科学的建立、进展等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和具体实施技 术。
2 . 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 应当说明的是,数字(digital)的提法,现在是由国 外“返销”国内,追踪信息科学的渊源,应当称 为“出口转内销”。由于文化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引出了概念的模糊或误解。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
作者认为翻译有误,Virtual一词的英文含义虽有“真 实的,或虚的”的两种意思。但这里所传递的含义应当是 过程的事件之“过去、现在和将来”变化的演化概念。
• “VR技术”为“过程的现实模拟技术”而模拟了 过去已经发生和未来将发生的真实动态性的过程 特征
• 数字化不能等同于数值或数量化
数字或数码(digital)、数值(number)、数量 (quantity)不是一个概念。
数字化应当理解为刻画事件的精确性而为信息科学的术语。 数字化是精细于事件的差异性,而不是以数量形式的插值、 平均等所得到的形式混同的数量或数值的“精确性”。
“数量计算可以做到将不存在的事件计算得比存在的事件 更精确”,而背离了实际的精确性。例如,平均数可以计 算得人们要多精确就有多精确,然而此“精确”却不是实 际的精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