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构建诚信社会

论构建诚信社会

论构建诚信社会
摘要: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

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
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
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

构建诚信社会,主要靠教育与法制。

教育从道德层面约束人们,而法制从行为层面监督人们。

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字:诚信、道德、教育、法制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

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

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

那么,在商业欺诈横行,官员政绩作假,学生大请枪手的今天,该如何建设一个诚信社会?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讲诚信有利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加强诚信建设体现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

构建诚信社会,主要靠教育与法制。

教育从道德层面约束人们,而法制从行为层面监督人们。

二者缺一不可。

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

良好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一个社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言必信,诺必诚”,“小信诚,大信立”。

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

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作为社会的风向标,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诚信建设方面同样如此。

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息息相关,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重操守、讲诚信的人,做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投身于诚信建设之中。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公民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

诚信建设靠教育,更靠法制。

当前社会的信用缺失,既与诚信教育不够有关,更与法规的滞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联。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缺乏真实的交易信息、企业法人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记录和披露制度,那必将为失信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司法公正得不到有效保证,“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审判,审判不执行”,那就不可能为诚信提供法律保障;如果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惩罚不力,处罚的代价远低于造假、欺骗所得的利益,那就必然导致失信行为屡禁不止;如果违法比守法能获得更大利益,贪赃枉法比严格执法能获得更多好处,就很难让广大公民信守法律。

有道是,舞弊者得利,效仿者纷至;舞弊者受罚,接踵者敛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