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相关法律
2.
3.
12
劳动者的权利
1. 2. 3.
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培训教育权)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健康权)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 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知情权)
4.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 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防护权)
6
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第42条、第43条和第48条分别规定:
国家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 劳动条件,……; 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8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遵守劳动纪律……
邀请其他专家提出技术意见、资料
42
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1.
2. 3.
鉴定结论以鉴定委员会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并如实记载鉴定过程。 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及鉴定事由 参加鉴定的专家情况 鉴定结论及其依据,如果为职业病,应当注 明职业病名称,程度(期别) 鉴定时间
4.
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 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 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 发现异常的,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对不能确诊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可以经必 要的医学检查或者住院观察后,再做出诊 断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 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 31 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26
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责
1. 2.
3.
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项目范围内开展职业 病诊断 职业病报告 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有关职业病诊断 的其他工作
27
业病诊断医师的条件
1. 2. 3. 4.
5.
6.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规范和职业病诊断标 准 从事职业病诊疗相关工作5年以上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及其管理 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
38
专家回避制度
1.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2.
3.
是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利害关系的 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39
申请诊断鉴定的申请材料
1. 2. 3. 4.
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材料 其他有关资料
40
办事机构应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
14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规定了:
1. 2. 3. 4. 职业健康监护的具体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分类与工作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与管理要求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周期和职业禁忌证
承担机构: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15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1. 2. 3. 4. 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 应急
接受当事人申请 组织当事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委托抽取职业病 诊断鉴定委员会专家 管理鉴定档案 承办与鉴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 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有关鉴定的其他工 作
3. 4.பைடு நூலகம்5.
37
参加诊断鉴定的专家
由当事人在办事机构的主持下 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当事人也可委托办事机构抽取专家 为5人以上单数组成的诊断鉴定委员会 特殊情况下,可在本地区以外的专家库中随机 抽取专家参加鉴定或函件咨询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0
2008年中编办重新确定了职业病防 治的监督管理职能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1. 2. 3. 4.
起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草案 拟订职业卫生标准 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检查和救治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职业卫生评 价及化学品毒性鉴定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 全监察局负责
43
4.
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记录
1. 2. 3. 4. 5.
内容:
鉴定专家的情况鉴定所用资料的名称和数目 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鉴定专家的意见 表决的情况 鉴定结论 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 鉴定专家签名 鉴定时间
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制度
何永华博士,副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e-mail: hyhup@
1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化的发展史
2
1. 初级阶段(1950年-1957年)
1.
1950年,“共同纲领”,工矿检查制度,改进安全卫生设 施 1954年,第一部宪法:“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 1956年, “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 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 1956年,《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标准101-56)》
21
处罚
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
检查的,责令、没收、罚款 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
22
职业病目录
2002年新版目录 115种10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尘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及口腔疾病 职业性肿瘤 和其他职业病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 勤,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6
1. 2.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 作业
3.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 时调离、妥善安置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及时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 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解散、破产时,应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 者进行健康检查,并依法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28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
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29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提供的材料
1. 2. 3. 4.
5.
职业史、既往史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资料 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30
1. 2. 3.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 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
服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 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35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职业病诊断 鉴定专家库
4. 5.
6.
17
1.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
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
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2.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从事放射性作业劳动
者的健康检查应当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3.
体检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体检结果书面告 知用人单位
19
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 2.
3.
4.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 史 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20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 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 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 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尘肺病防治条例》
1.
1989年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5
逐步完善阶段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2002年以来
1. 2. 3. 4.
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 《职业病目录》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3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1. 2.
3.
4. 5. 6. 7.
8.
职业病诊断机构和从事职业病诊断工作人 员的条件和职责 职业病诊断原则 对诊断工作和《诊断证明书》的要求 职业病诊断档案的管理 职业病鉴定程序 鉴定工作要求 鉴定专家库的设立及管理 鉴定委员会的组织原则
24
原则: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
完成材料审核 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 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补充 在受理鉴定之日起60日内组织鉴定
41
诊断鉴定
审查当事人提供的材料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检查 对被鉴定人的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向原诊断机构调阅有关的诊断资料
向用人单位索取与鉴定有关的资料
33
职业病诊断档案
1. 2.
诊断机构应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 存 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
• • • • • 参加诊断的人员 时间 地点 讨论内容 诊断结论
3.
4.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 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结果报告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