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①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①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①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
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A.①①正确①①错误B.①①正确①①错误C.①①①正确①错误D.①①①①都正确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C.C D.D 13.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人的呼吸作用B.燃放烟花C.蜡烛燃烧D.电灯通电发光14.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
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最亮的是__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_。
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___加热。
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生成。
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
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
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_________产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18.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1)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3)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19.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0.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也是物理变化。
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A、C、D的操作方法均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3.【答案】B【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
故选B。
4.【答案】D【解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5.【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钢铁生锈中有铁锈产生,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牛奶放置时间长,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变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6.【答案】D【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烧木材取暖也是利用了木材的可燃性,所以A、B、C均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7.【答案】A【解析】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防止试剂腐蚀胶管,所以答案应选A。
8.【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B、D中均涉及到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C。
9.【答案】D【解析】分析题中实验可知,该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及现象,由日常生活经验知,蜡烛燃烧产生气体,故应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收集生成的气体;因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应用干燥的冷烧杯,以利于水蒸气的凝结,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向反应后的气体中加入石灰水,并采用振荡的方法使二者充分接触,为了避免气体散逸,应将烧杯迅速倒置,故这四点描述都正确。
10.【答案】B【解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11.【答案】C【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纸的颜色、溶解性、易撕碎均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2.【答案】D【解析】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应乳胶头朝上,以免药液腐蚀;取用完液体时,瓶口应用瓶塞盖紧;托盘天平使用完毕,砝码应放回原瓶;试管用完洗净后应倒放,既可以沥干水分,又可以避免沾上灰尘。
所以答案应选D。
13.【答案】D【解析】人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14.【答案】B【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