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平均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其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算术平均数?什么是加权平均数?
在学生的复习交流中引入课题:本节课将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做一做
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
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 10 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
服装统一
9
(1)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
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评分方案,哪一个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
对于第(1)问,抽取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的结果展示,正确的答案是:
一班的广播操成绩为:9×10%+8×20%+9×30%+8×40%﹦8.4(分)
二班的广播操成绩为:10×10%+9×20%+7×30%+8×40%﹦8.1(分)
三班的广播操成绩为:8×10%+9×20%+8×30%+9×40%﹦8.6(分)
因此,三班的广播操成绩最高.
对于第(2)问,归纳:以上四项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权有差异,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也就是说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
内容:2.议一议
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支出为3600元,教育支出为1200元,其他支出为7200元,小颖家今年的这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39%,3%,6%,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
以下是小明和小亮的两种解法,谁做得对?说说你的理由.
小明:3
1(9%+30%+6%)= 15% 小亮:%3.97200
120036007200%61200%303600%9=++⨯+⨯+⨯ 由于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金额不等,因此,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的增长率“地位”不同,它们对总支出增长率的“影响”不同,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总支出的增长率,而应将这三项支出金额3600,1200,7200分别视为三项支出增长率的“权”,从而总支出的增长率为小亮的解法是对的.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
(1)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1小时,然后又步行了1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2小时,然后步行了3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你能从权的角度来理解这样的平均速度吗?
(3)举出生活中加权平均数的实例,并解决之.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说说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各项的权都相等的一种特殊情况,即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而加权平均数不一定是算术平均数.
由于权的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故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P 139随堂练习第1,2题.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3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
24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5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6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7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8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9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0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b )÷2
31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2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3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4正方形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5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6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7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3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