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青少年心理卫生_试题_有答案

2011年青少年心理卫生_试题_有答案

2011考题
选择题
11988年提出衡量心理健康三种标准(内省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的是我国学者(B)
A 马建青
B 许又新
C 陈仲庚D钟友彬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形式运算阶段的年龄是(D)A 0-2岁 B 2-7岁C 7-11、12岁D 11、12-15、16岁
3在心理发展理论中,“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罗杰斯
4主张“性力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的心理学家是(A)A弗洛伊德 B 华生 C 奥尔波特 D 歌德5一般来说,缺乏耐心、稳定性差、注意易转移、不愿意做深入细致工作的气质类型属于(B)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6自我意识的结构包含了三个方面,即(A)
A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B 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
C 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D 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
7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的阐述正确的是(C)
A 过度的自我关注会产生自我意识偏差,表现为自我中心
B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具有两个特点:幻想观众和独特自我
C 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
D 自我中心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8塞利认为应激中“全身适应综合论”的三阶段是(D) A 阻抗阶段、接受阶段、衰竭阶段
B惊觉阶段、衰竭阶段、接受阶段C阻抗阶段、讨价阶段、接受阶段D惊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9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情绪的控制力增强了,情绪开始带有文饰性,这反映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具有( B )
A 复杂性与多样性
B 内隐性与外显性
C 丰富性与外显性D多样性与内隐性
10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属于(D)A 补偿 B 升华C 合理化 D 投射
11对考试的成败进行归因,以下属于稳定因素的是(B )A 运气 B 能力 C 努力 D 情绪
12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属于(A)A 厌学 B 学习困难 C 考试焦虑 D 学习疲劳
13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近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称为(A)
A 同伴关系
B 师生关系
C 情侣关系
D 同事关系
14青少年用吸烟来引起异性的注意是一种(D)A 好奇心理 B 交往心理 C 补偿心理 D 表现心理
15下列青少年过量饮酒的原因中,属于外在诱因的是(C)A 追求刺激 B 争强好胜 C 民族习俗 D 叛逆心理
16父母与孩子在认识、情感和行为协调上都缺乏沟通,亲子间只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这种教养方式属于( D )
A 民主型
B 溺爱型
C 专制型
D 忽视型
17对教育事业、学生及其同事所持的正确的行为规范,称为教师的(B)A人格特征 B 职业道德 C 领导方式 D 期望
18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在对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进行深入思考的阶段,因而特别容易出现(C)
A 成长性危机
B 外源性危机
C 存在性危机D内源性危机
19针对自杀未遂者或救治生还者进行治疗和干预,属于自杀预防的(C )
A 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四级预防
20成绩好的学生,人们往往会认为他诚实、善良,这种现象属于(A )
A 晕轮效应
B 首因效应
C 社会刻板印象
D 从众效应
填空题
1异常人格是指各种变态人格和人格障碍。

2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4个特征是: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 不平衡性、4 差异性。

3影响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恶化、成人诱因和学校生活单调。

4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主要有友谊的需要、独立自主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成就感。

5独生子女由于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倾向。

名词解释。

1轻度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是心理活动的局部异常状态,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

2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

通常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和觉察,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网络搜集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各种网页,查找和收集各类信息。

4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简答题。

1“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那么该怎样帮助青少年悦纳自我?
答:1、学会接受自己 2、体验成功 3、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2某生具有较强的嫉妒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有什么后果?
答: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害于身心健康
3青少年遭受挫折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
答:1、情绪性反应:焦虑情绪、攻击行为、冷漠、退化、固执、幻想、逃避、自戕 2、理智型反应:坚持目标,增强努力;调整目标,寻求补偿
4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考试焦虑?
答: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确定合理的期望水平 3、做好考试准备(物质、知识、体能、心理)4、学会积极暗示 5、学会几种放松方法(表象调节法、深呼吸) 6、掌握考试技巧
论述题。

1举例说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P56-57
答:表现:1、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

以偏概全,以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来全盘否定。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无端怀疑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绩,对身边的榜样,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打架斗殴被看做是胆量,与老师对抗被视为本事,拉帮结派被称为讲义气,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
学生讽刺挖苦,造成好人好事无人赞,不良倾向有市场。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对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遵章守纪看做是妨碍自由发展的桎梏。

原因: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不适于矛盾,社会家庭有时以“成人”对待他们,给予信赖,有时又像照顾“孩子”一样处处呵护他们。

2、自我意识的觉醒。

突出表现在对成人感、独立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的追求上,但常常自尊心难以满足,收到挫折表现反抗或我行我素行为,情感上的冷漠使他们越来越疏远、拒绝成人。

另外反抗性行为使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变相满足,成人对其行为斥责或批评让他们认为自己能像成年人影响别人。

3、认知水平的偏差。

看问题容易出现偏激,同意钻牛角尖,甚至走极端。

4、好奇心的驱使。

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

2论述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P146-147
答: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形成关于他人印象的过程。

由于认知者、认知对象以及认知情境的作用,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偏差。

A首因效应。

这是指在形成对方印象的过程中最先获得的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

容易以貌取人,应该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对方。

B晕轮效应。

这是指当人们对他人某方面的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断该人具有其他方面的特征。

判断他人特征时产生心理定势,认知主体已有的态度会影响对他人的评价。

有正、负效应。

应该多个方面观察他人,防止以偏概全。

C社会刻板印象。

这是指人们根据国籍、地域、社会角色等标准,对人进行归类,并对每一类人形成相对固定的、概括的、笼统的看法。

对人际交往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应该加强沟通,从实际中全面认识和评价对方。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一次咨询电话中,一位中学生的母亲,打来求助电话,焦急地说:发现自己的孩子学坏了。

原来孩子的母亲一次偶然发现孩子有手淫的毛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的母亲留意发现,孩子手淫的次数还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而且还发现孩子近一段时间在网上频繁浏览一些有黄色图片和内容的网站……这一切都让孩子的母亲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办?情急之下,母亲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母亲所提供的孩子的基本情况:年龄15岁,男,初三,在班级学习成绩也较好,平常没有什么不良的表现,有时候喜欢上网,周末的时候也玩一些游戏,但是,基本上是在家长控制的范围内。

(1)什么时手淫?(2)青少年产生手淫的原因?(3)如果你是学校心理辅导员,对孩子的母亲有何建议?
答:手淫:指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引起性快感、获得性满足的行为,是个体的一种自慰行为。

原因: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会产生性冲动和性要求,会在性生理和性心理驱使下出于好奇开始手淫。

辅导策略:A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B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C、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D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