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滞胀2.基尼系数3.法定准备金率4.替代效应5.纳什均衡二、辨析题1.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判断政府财政政策。
2.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3.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4.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总是一致的。
5.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6.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三、简答题1.说明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和冲突。
2.简要说说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并举一简单的例子。
3.简述价格限制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4.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四、计算题1.有两个寡头企业生产同质商品,其反需求函数为P=160-q1-q2,两厂商的边际成本MC1=MC2=40,固定成本FC1=FC2=0。
(1)求两厂商的古诺均衡及各自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两厂商合谋,计算合谋后的各自产量、价格和利润。
(3)比较(1)、(2),说明合谋前后的变化。
2.某经济体C=100+0.25Y,I=200-25r,G=100,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为2000,货币需求函数L=Y-100r,求该经济体的总需求函数。
五、论述题1.说明由市场机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困难,并根据你的见解,说说解决方案。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滞胀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总产量y和价格水平P。
在短期内,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较频繁。
它向左和向右的移动造成产量y的减少和增加以及相应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和上升。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易移动,但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可以使它从充分就业的位置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失业和价格的上升,即出现滞胀状态。
2.基尼系数答: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图1洛伦兹曲线如图1所示,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 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3.法定准备金率答: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保存的存款保证金比率,该存款准备金保存在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存款只需留出更少的准备金。
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银行准备金,因此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4.替代效应答: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即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构成了商品价格变化的总效应。
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
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5.纳什均衡答:纳什均衡是美国数学家纳什于1951年提出来的一种均衡理论。
这种均衡是指参与博弈的每一局中人在给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所构成的一种策略组合。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二、辨析题1.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判断政府财政政策。
【答案】正确【解析】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也等于政府为其运转而融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关于财政政策的争论有时就是产生于应该如何衡量预算赤字。
经济学家和决策制定者们衡量预算赤字时通常会使用通货膨胀、政府的资本资产、未计算的负债、经济周期这四项指标,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来推断财政政策。
根据功能财政思想,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能会在短时期实行一定的赤字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则会缩小预算赤字,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2.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答案】错误【解析】政府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政府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则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增加货币的扩张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如果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财政政策引起的IS曲线向右上方或左下方移动虽然不会改变利率水平r,但仍然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y。
如图2所示,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IS1时,收入由y0相应增加到y1;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IS2时,收入由y0相应减少到y2,这表明财政政策起到效果。
图2财政政策有效3.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答案】错误【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因此二者不能混淆在一起。
再者,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若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净出口作为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之一,被用来与该时期内的社会总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加总来计算GDP,而不是用来计算GNP。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4.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总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解析】当一个经济中存在外部性时,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就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
在很多时候,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
此时,该经济主体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全部社会成本。
5.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答案】正确【解析】劣等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如果商品X为劣等品,则其需求函数满足:∂X/∂M<0。
设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其中,M为消费者的总收入,P1和P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价格。
等式两边同时对M求偏导数,得到:P1·(∂X1/∂M)+P2·(∂X2/∂M)=1①假设商品1和商品2均为劣等品,那么就有∂X1/∂M<0,∂X2/∂M<0,从而①式左边恒小于0,①式不成立,这与假设矛盾。
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6.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答案】错误【解析】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即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本商品需求量减少,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降低时,本商品需求量增加,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而这恰好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而不是互补品。
三、简答题1.说明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和冲突。
答:(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整体经济福利、改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对宏观经济领域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
在宏观经济中,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都是以下四种:①充分就业;②价格稳定;③经济持续均衡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
这四种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具体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也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2)经济政策目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即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
具体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但由此也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由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难以避免,预算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有冲突;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而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2.简要说说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并举一简单的例子。
答:(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