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医大师何任:金匮方临床医案

国医大师何任:金匮方临床医案

导读:何任老师被称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
较大的影响。

在临床,何老也喜用金匮方。

本文为何老用《金匮》方的五则医案,分别是产
后呕逆、表邪寒饮、支饮眩冒、肾著、癫痫案,并附了按语,收获大大的~
金匮方临床医案
笔者192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

父何公旦,为当时名医,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会副主委,誉满江南。

本人幼承家学,临床用《金匮要略》方多有良效,现举几案与
同道商榷。

1、产后呕逆
华某,女,31岁,1979年7月10日来诊。

产后3个月,哺乳。

身热(38.5℃)已7~8天,偶
有寒栗状,头昏乏力,心烦恚躁,呕逆不已,但吐不出。

察其舌质红、苔薄,脉虚数。

治则
以益气安胃为主。

按《金匮要略》篇有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用安中益气之竹皮大丸。

方药组成:淡竹茹9g,生石膏9g,川桂枝5g,白薇6g,生甘草12g,制半夏9g,红枣5枚,2剂。

药后热除,寒栗解,烦乱平,呕逆止。

惟略头昏,复予调治痊愈。

按:本例患者产后3个月,在哺乳期中出现寒热、呕逆烦乱等症,诊断为产后虚火盛,上逆
而呕恶,故用竹皮大丸改为煎剂以安中益气。

竹皮大丸并非补益之品,乃由除烦平逆,清热
化气之药组成,包含了平壮火即不食气之意。

原方各药配合比例颇为特殊,即在清热药中加
一分桂枝以平冲逆,而甘草重至七分,当是安中益气以甘药缓急之意。

本案用药量基本参照
原方意而化裁,并酌加制半夏以平呕逆。

全方药味不多,用量不重,亦取其味薄则通之义,
故进药2剂,寒热解,烦乱平,呕逆止矣。

2、表邪寒饮
罗某,男,58岁,1979年10月8日来诊。

素有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则作剧。

近日途中遇风
雨而形寒咳嗽,喘息不已,喉间痰声如拽锯,苔白脉浮,宜解表平喘。

此案采用《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全方。

方药组成:射干9g,麻黄6g,北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姜半夏
9g,五味子4g,生姜3片,红枣5枚,3剂。

药进1剂而形寒除,咳减,3剂尽而喘息平,
复以原方加减而治愈。

按:原方系师小青龙汤而改温偏清,治痰饮复受表邪咳逆上气之证。

麻黄、细辛、紫菀、款
冬花、射干、五味子、半夏都是治咳逆上气常用之品,佐以生姜、红枣能走表达邪,半夏且
有消痰饮下气之功。

诸药得五味子之酸敛则表散不致太过,实为有制之师,故一般药后少见
出汗,而入肺利水逐邪之功明显。

3、支饮眩冒
孙某,男,64岁,1982年11月8日来诊。

时作眩晕,终日昏昏然,入秋以来痰多,脘腹有
塞滞感,小溲少而大便时溏,平时喜进肥甘,自诉服药甚多而少效,苔白,脉濡,宜健脾燥
湿为先。

按《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15g,白术9g,15剂。

12月2日复诊:谓服上药15剂后,大便已成形,头目昏晕感轻,脉濡,白苔除,原方
再进。

按:本例患者体质较胖,又嗜荤腥,据脉证为心下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故时时头目昏
昏然。

且溲少便溏,显见脾土欠健,宜泻水气而补脾土。

予泽泻汤投之,自能合拍。

泽泻泻
心下潴积之水饮,辅以白术健脾燥湿,因而获效。

4、肾著
杜某,男,52岁,1982年12月20日来诊。

腰痛而重,股痛而冷,有下坠感,小便清长,纳
食如常,苔润脉沉,宜温下焦,健脾土。

按《金匮要略》有甘姜苓术汤(即肾著汤),主治
肾著五脏风寒积聚病。

方药组成:炙甘草9g,白术9g,干姜9g,带皮茯苓15g,当归6g,7剂。

上方服后,症状有所减轻,纳展,苔润,仍循原方意进。

按:肾著者,肾经如有他物新附,即原文所说“……如带五千钱”之谓。

缘于久受冷湿,即
《灵枢·百病始生》所谓‘‘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也。

肾著汤为理中之变方,即去参加茯苓。

四味辛温甘淡,暖脾土而去肾水。

本例用药参酌《圣惠方》治肾著用甘草散法(即肾著汤加
当归),故于甘草、姜、苓、术之外,加当归以活血理气通脉络。

5、癫痫
朱某,男,36岁,1981年11月6日来诊。

癫痫已久,每周发作2~3次。

发作时神志不清,
痰鸣,手足搐动,片刻而苏,影响工作。

苔厚,脉弦,宜平痫为主。

本例用方系《金匮要略》风引汤,除减白石脂加石菖蒲外,余均照原方。

方药组成:紫石英18g,寒水石18g,滑石
18g,赤石脂18g,生石膏18g,大黄9g,干姜9g,龙骨18g,桂枝9g,牡蜗12g,石菖蒲
9g,甘草12g。

上药各研粗末,和匀再研,贮藏。

每晚临睡时吞服6g(或煎服,量略多)。

服药未尽,癫痫旬余未作,病者家属欣喜不已,又续配进服。

按《金匮要略》风引汤以“除热瘫痫”为主治,故用重镇之品,清热亦较峻猛,且配干姜、桂
枝稍加制约,然每服量并不重,故临床上少见不良反应。

用治癫痫可使癫痫之发作间隔延长。

关于本方之主治,原文虽为“除热瘫痫”,但古代医家亦有认为其义未能明允,《本草纲目》“除热癫痫”改“瘫”为“癫”验之临床,颇能相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