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物诗鉴赏 PPT

咏物诗鉴赏 PPT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出力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诗人经历
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 华山众,却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 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时人不识” 的小松
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 马
•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 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鉴赏步骤
• 三步到位: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士考试,不中。
的远大抱负。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 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 的留恋追怀
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青松

陈毅
•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托 松言
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 “时人”的以身取人,
目光短浅
坚强不屈的精神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志__向__、__情__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 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 才居要职。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1、事物特征: 花开不并百花丛,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独立疏篱趣未穷。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决不被北风吹落。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2、所言之志:
之策,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3、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 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咏物诗鉴赏
猪 耳大偏能容闲事,嘴长何妨无乱词。 平生高栏苦犹乐,老死天地不谋私。
泥佛 巧塑精雕泥为体,近观细察脸无皮。 善来不道一句好,恶来何曾一皱眉。
筷子 山珍海味只平常,苦辣酸甜亦饱尝。 不求门庭贫与富,只愿朝夕影双翔。
咏物感 怀诗
写景抒情诗 即事感怀诗 咏物言志诗
景事物是形 情怀志是神
概念理解: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表达技巧。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