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简析

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简析

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简析2004年3月,于河南邓州张村镇冠军村发现了《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
兵营许氏家谱》(以下简称《许氏家谱》,收录于《台湾文献汇刊续编》第36册,九州出版社2016年),解开了一断不为人知的历史。

《许氏家谱》的内容并不完整,从其目录可以看出,家谱原本包含如下内容:《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序、皇清勅封骁骑将军从四品官衔台湾土番冠军尖兵营张许二姓太始祖公传、伯始祖公神主奉祀家祠、始祖公墓碑记奉祀家谱、冠军尖兵营许氏原籍台湾昭穆、冠军尖兵营许氏邓州垦兵籍列祖列宗、邓州冠军尖兵营许氏分支宗派、张许二姓历代同辈辈字、家族轶事等内容。

而现存的《许氏家谱》只留存了“《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序”以及家族轶事三则:《神灵钢叉祛邪纳吉》、《孩童惧怕黑老牦》、《冠军烟王云香草》。

一、家谱序言中的阿美族远祖
《许氏家谱》序言的落款显示记录者为许氏九世孙许秀亭,时间为1941年。

在家谱的开头这样写道:“吾台湾土番阿美族实乃炎帝神农裔孙,战神蚩尤孑遗也。

远古涿鹿之战蚩尤为黄帝所败,殆之解肢身首,葬于异处。

则其所遗三苗族南迁分支百越族。

洪荒初辟,为谋生计。

有勇者刳木为舟,漂泊台湾孤岛,云游玉山东麓聚落。

密林幽谷、斩木辟径,构木为巢,与野兽为伍。

刀耕火种,胼手砥足,茹毛饮血,垦荒拓野,创建家园历千百载,繁衍发展。

因承远祖蚩尤崇蛇重祀之遗风,勿忘中原故土。

殚精竭虑,代代铭志复仇崛起振兴焉。

渐称为阿美族且自称班遮人也。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记录者追溯台湾阿美族的最初远祖系战神蚩尤,说明他们也认同是华夏民族子孙的一脉。

在宗教信仰方面,蚩尤崇蛇重祀,这在如今台湾阿美族的神话传说中也能找到例证,1925年9月的《人类学杂志》上刊登了佐山融吉的文章《高砂族の雷神と蛇》,后来收录于达西乌拉弯·毕马的专著《阿美族族神话与传说》中,故事说到:“从前,有一位叫chiyaudai 的男孩,每天只知捻线。

他用这线转陀螺,不一会儿功夫就耕好了一大片田地,种了南瓜与竹,等到南瓜与竹成熟后,由南瓜里生出了米,而竹子里则跑出了猪,于是他成了族里的首富。

不久,妻子怀孕竟产下蛇。

”达西乌拉弯·毕马在他的这部专著中还提到阿美族禁食蛇肉,他们认为如果阿美族妇女在怀孕与生育期间杀蛇,婴儿会得吐舌头的习惯。

《许氏家谱》认为崇蛇重祀的蚩尤是阿美族的远祖。

二、家谱序言中的许氏近祖
在《许氏家谱》中被称为太始祖公奇瓦毛苏,其出生番社为台湾花莲县南部玉山东麓阿美族哈喇八湾社。

“体躯雄伟,性介寡言,勇敢剽悍,为族社酿酒能手。

”奇瓦毛苏生活时代的台湾正处于荷据时期(1622--1660年),谢必震主编《台湾历史与文化》指出,这一时期荷兰人统治台湾人民的侧重点在于原住民,除了血腥镇压之外,还建立纳贡制度,禁止原住民迁徙与外出狩猎,禁止原住民与汉人交往等。

奇瓦毛苏和两个儿子毛苏达拉、毛苏达丹参与了郑芝龙之旧部郭怀一反抗荷兰人的斗争。

《许氏家谱》载奇瓦毛苏“早年丧妻。

所遗二子长讳毛苏达拉,次讳毛苏达丹为谋生计,携二子出逃至台南赤嵌城,旋被荷兰军头目挟持充以伙
夫焉。

迨永历六年,国姓爷令尊郑芝龙之旧部郭怀一者举义驱红毛,公姑且为荷兰佣役,实因生计所迫而无奈也,毕竟系华夏子孙;台湾土番骨肉之同胞。

屡遭荷虏欺辱盘剥,怒火满腔、同仇敌忾,遂纵火焚烧敌火药库,襄义军里应外合奋勇参战,终遭惨败。

公携二子星夜潜渡厦门投奔郑成功军,入黄廷将军麾下继充伙夫矣。

其二子随眷属苦练武功,日月如梭,年长成人,蒙黄元帅撮合长子与都督佥事张旻之女合卺,遂赐其汉姓。

名张伯春者即吾尖兵营张姓先始祖也。

次子入左都督许胜麾下,遂赐其汉姓,名许仲春者,乃吾尖兵营许姓始祖也。

”由此认定,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的始祖是许仲春,其土番族名字为毛苏达丹。

据许秀亭《许氏家譜》序介绍,阿美族原来采用父子连名制,父亲名字四字的后两字,为儿子名字的前两字,这是他们在获汉姓名之前的命名规则。

三、许氏始祖跟随黄廷将军屯垦邓州
许氏始祖既为台湾阿美族人又如何来到河南定居邓州?这与黄廷将军投诚有关。

姚子琅纂、蒋光祖修《邓州志》卷十三载:“黄廷,字华明,福建人。

明末聚兵海上,唐王封为永安伯。

投诚,本朝封慕义伯,屯长乐。

康熙七年,迁廷于邓,带领本标兵丁垦荒因家焉。

”黄廷原为郑成功手猛将,曾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永安伯,也为收复台湾打败荷兰侵略者立下汗马功劳。

据涂征、涂重航《闽台垦兵屯中原:邓州台湾村史话》介绍:郑成功去世之后郑氏集团内讧,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位割据台湾,与清王朝分庭抗礼;黄廷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采用了分兵投主的策略,下令由其长子黄尔道率领1240余名兵丁眷属赴台追随郑经,黄廷将军亲率主力献铜山岛投诚;康熙皇帝御赠“表率元勲”匾额,并封黄廷将军为“慕义伯”。

黄廷率十万将士北上向康熙皇帝请旨分拨,行至卢沟桥时得到康熙的旨意:“自卢沟桥南下,疏散屯垦寓兵于农,设立官兵里,且务农桑且练武功,惟纳钱粮正供,杂派徭役概行蠲免之,以待国家战时征调。

”《许氏家谱》记载:“是年腊月廿四日,黄廷率五营亲兵,计五千六百余名,抵达邓州自州城西北四十五里至冠军故城遗址,湍刁二水间官道两侧肥沃之土地,设立五个行政官兵里,计四十八村,分垦兵屯居之。

因众垦兵多来自福建沿海,故地方称之为闽营人也。

”而来自台湾土番族的将士则组成一镇分为上营、下营与尖兵营。

尖兵营即后来的张许村,如今的邓州张许村人就是尖兵营张姓始祖张伯春、许姓始祖许仲春的后裔,而他们的共同先祖即太始祖公是台湾阿美族人奇瓦毛苏。

奇瓦毛苏的后裔一部分定居于河南邓州繁衍生息,另一部分至今还留在宝岛台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