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三章外科病证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三章外科病证
172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第三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乳痈 (乳腺炎)
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 肩胛区阳性反应点、阿是穴。 注释 乳痈患者多在患侧肩胛区出现阳性反应点,反应点为大如小米粒 的红色斑点,指压不退色,稀疏散在,数个至十几个不等,其反应点多在膏 肓穴,周围明显,若阳性反应点不明显者,可以膏肓为中心及其周围刺血,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挑刺反应点,并加拔火罐;同时在乳房结块周围有鼓 胀的静脉血管刺之,或在痛点刺出血。 刺血治疗本病,具有通乳络、祛瘀血、散结滞、清邪热的作用。 二、体针治疗方案 取穴 足三里、曲池、肩井、膻中、内关。 配穴 热毒壅盛配行间、大椎;肉腐成脓配少泽、鱼际;余毒未尽配水
三、操作方法 均用泻法。膻中向患侧乳房横刺;足三重在腓骨前缘,直刺 1.5 寸;余穴 常规刺。于月经期前 5~7 天或出现周期性疼痛时针刺,至月经结束,连治疗 3 个疗程。 四、按语 乳癖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房 囊性增生病”等,是乳腺部分增生疾病。本病即非炎症,亦非肿瘤,而是由 于情志抑郁、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妇女常见病。一般发 生于 30~40 岁的妇女,尤其多见于高龄未婚、未生育、未哺乳及性功能障碍 的妇女。在中医学又称为“乳痰”、“乳核”。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忧郁 思虑,以致肝失条达;或心脾郁结,气血失调,痰湿阻滞乳络而成;或病 久、房劳不节,损及肝肾,阴虚血少,则经络失养而成本病。本病病位在乳 房,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冲任失调。 本病在目前发病越来越高,随着生育的改革,经济社会压力的增大等多 方面因素变化,出现了有增无减的发展趋势,以致成为影响已婚妇女生活质 量的重要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针灸对本病是一种 优势方法,针灸有见效高的优势。对于疗程长、病情重者,可配合乳房按 摩、火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少数患者有恶变的可能,因此要及时相关 的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本病与情绪有重要的关系,因此调节患者情绪至关 重要,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治疗应在周期变化时开始,这样 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足三里
太冲
指三重 膻中
肩井
三重 二重
一重
天宗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 175
胸内关谋”之用;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足阳明经经过乳房,乳体属 胃,用之可疏调阳明经之气血;膻中位于乳房局部,为八会之气会,肝经络 于膻中,针之可宽胸理气、消除患部气血之瘀阻;指三重是董氏之穴,本穴 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之效,对乳腺疾病则有奇效,有消除包块的作用。
三、操作方法 均用泻法。肩井不可向下深刺,以免伤及肺尖,针尖应向前或后下方刺 入;膻中向患侧乳房横刺;其他腧穴常规刺,一般每日 1 次,急性发作者可 每日 2 次。 四、按语 乳痈,即西医学中的乳腺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期不同 又分为外吹乳痈 (在哺乳期发生)、内吹乳痈 (在妊娠期发生) 和非内外吹乳 痈 (非哺乳期) 三种。一般多发于产后 1~2 个月以内的哺乳期妇女,以初产 妇发病率较高,中医认为与阳明胃热有关,或肝郁气滞、肝失疏泄、乳汁瘀 积、婴儿吸吮等因素影响乳汁排空,易为外界细菌侵入,或饮食失常,过食 厚味油腻,以致脾胃失和、胃热蕰滞、经络阻塞、气滞血凝、邪热蕴结而 脓。西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多由于婴儿吸乳时损伤了乳头,细菌经伤口通 过乳腺管侵入乳腺小叶,或经淋巴侵入乳腺小叶的间隙组织而形成的急性 炎症。 针灸治疗乳痈疗效满意,尤其是本病初期疗效更佳,多数经 1 次治疗即 可见显效,若配合按摩、热敷,可明显提高疗效;若溃后久不收口,可用局 部火针,达到消瘀排脓、助人体阳气之恢复,促进生肌敛疮之功;饮食应清 淡,忌辛辣油腻之品;在哺乳期应特别注意乳房的清洁卫生,保持心情舒畅。
足三里
膻中 内关
肩井 曲池
乳痈取穴
第三篇 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 173
泉、蠡沟;乳房胀痛配少泽、足临泣;恶寒、发热配合谷、外关。 注释 乳房属胃经,阳明经从乳房经过,乳痈又多为胃热壅滞而成,取
之足三里,以疏通经气,调和气血,清阳明之蕴热,消阳明之结滞,以达清 胃热、化瘀消肿的目的。曲池为手阳明大肠之合穴,本穴具有清血中之热、 行瘀通痹之功效。乳痈分属阳明经之热,气血壅塞不通,瘀久成痈,曲池穴 配足三里用之,治疗乳痈,清热止痛之效尤速。内关乃手厥阴心包经之络 穴,手厥阴经,循胸过乳,其支脉在胸部与肝经相会,乳腺炎因情志不舒、 肝气郁结,排乳不畅,结而成痈。针刺内关既可疏通胸部之气血,又能调经 脉之气血,故治乳腺炎有良效,历代有“心胸内关谋”之用。肩井穴为手足 少阳经、阴维脉之交会穴,针刺肩井穴,有宣通经气、宽胸化瘀、清热解毒 之功效。《百症赋》 云:“肩井乳痈而极效。”膻中处于乳房局部,为气之会 穴,刺之可宽胸理气,消除患部气血之瘀滞,本穴是治疗一切乳房疾病之常 用要穴。
174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第二节 乳癖 (乳腺增生)
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 肩井、天宗、曲泽、膻中。 注释 穴位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对准上述穴位,依次点刺 放血,血止后加拔火罐 5~10 分钟,出血量在 20~50 毫升,依患者的身体状 况决定刺血量,10~15 天 1 次,3 次为 1 个疗程。 在上述各穴刺血,可使肝气舒畅,促进血行,活血散结。 二、体针治疗方案 取穴 合谷、太冲、内关、足三里、膻中、指三重 (或足三重)。 配穴 肝郁气滞配行间、足临泣;痰湿阻滞配中脘、丰隆;冲任失调配 照海、关元;阴虚配太溪;气血亏虚配脾俞;月经不调配三阴交。 注释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手足阳明经同气相求,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 属,刺之合谷可调足阳明经经气;太冲为肝经原穴,刺之可疏肝解郁,两穴 合用名开“四关”,刺之,可以调气血,以疏肝理气而达治疗之目的。《标幽 赋》 云:“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临床用以 宽胸理气为先,疏肝为次,是治疗心胸部疾病之要穴,故针灸治则中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