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与主题法的比较
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图书情报单位广泛使用的两种主要检索方法。
它们既有相共性,又有各异的特征。
这种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显示出二者互有长短、各有千秋。
标签:分类法主题法
图书馆为了发挥馆藏图书的最大效用,必须将其所藏每种图书的内容向读者揭示出来。
目前,世界上尽管有多种多样的检索方法,但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图书分类法和主题法。
1、图书分类法和主题法
图书分类法是按图书内容的学科(知识)属性来系统揭示和组织图书资料的方法。
它通过类目之间的关系,使类目按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由总到分、由一般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级展开,是一种等级的分类法。
它采用数字、字母或数字和字母相混合号码作为标识符号,通过标识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各级类目的先后次序。
以基本类目作为基本词汇。
2、图书分类法和主题法的比较
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图书情报单位广泛使用的两种检索方法它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从文献的主题出发。
分类法的类目和主题法的标题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说是主题。
分类法和主题法既有相同的共性方面,又有各异的特性方面。
从相同的共性来说,首先它们都是揭示和检索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料,其次,它们都是图书情报单位用来组织和编排图书资料检索工具向读者揭示、宣传和流通图书资料的一种手段。
从分类法和主题法相互区别的特性来说,主要表现在:
2.1体系结构不同逻辑次序分类系统是分类体系结构的主体。
这种体系结构,是为了充分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便于读者从学科门类进行系统性(族性)检索。
字顺系统是主题法体系结构的主体,这种体系结构是为了满足事物进行专指性(特性)检索的需要。
2.2揭示事物的角度不同主题法着眼于特定事物,具体问题和对象,它不管学科的分野,也不管学科之间的逻关系,只是对特定事物及其它各部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分类法则是着眼事物的学科性质,揭示事物属于什么学科门类,便于读之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比如说;“(肥料)”,分类法把有关肥料的资料集中在“肥料”这一类目之中,然后再按肥料的成分,性质、作用等层层划分。
但在主题法中,却把有关各种肥料的资料却分散到各个肥料的名字下面,而在肥料这个标题下只有关于肥料的一般性著作。
2.3对图书资料的集中与分散方面的不同分类法由于受到学科体系的制约,这就必然将同一事物或同一主题的图书资料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之下,将同主题的图书分散,但把同一学科性质的图书资料集中,而主题法则是把同一主题的图书资料集中,把同一学科性质的图书资料分散。
2.4标识符号不同主题法采用直接的词语标识系统,即以自然语言作为图书资料内容主题的饿标识符号。
如;“qinq bao xue”情报学,这种标识符号比较直观地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效果。
分类法采用同接的饿号码标识系统,以人为语言作为图书资料的标识符号。
即以字母,数字或而者相混和号码,作为大小类目的标识符号“G35情报学”。
2.5显示语义关系的方法不同分类法类目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
用类目之间的等级层次来显示上下位置的从属关系。
并列关系·用“宜入XXX”或“XXX入XXX”的注示来表示交替关系。
《中国法》用“参见”的方式来表示相关关系。
主题法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通过参照系统显示的,主要有同义关系、属分关系、相关关系三种。
标题法的语义关系是采用“见”“见自”反映同义关系,“参见、参见自”反映相关关系和属分关系(标题法中的属分关系与相关系的标题参照是统一处理的都同时作为相关参照对待)。
发展到叙词法时,其语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揭示。
2.6号码组配的方法不同主题法组配,由于直接采用自然语言的名词术语作为组配标识,其组配是词与词的结合,所以使用起来比较直观,灵活如“国际内燃机会议”可以用内燃机——国际会议。
分类法的单线性逻辑序列,很难反映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图书资料,为了满足这一需要,现代许多分类法则采用通用复分组配,专用复分组配和主类号组配等有力措施,来补救这一缺点。
分类法的组配进行由于受到号码形式的限制,其组配的深度是有限的组配的层次多了,号码则特别长,这对检索图书资料是很复杂和困难的,《国际十进分类法》对“国际内燃机会议”的组配号码是;
621·43:061·3 (100)(内燃机主类号)(会议通过复分号)(世界国际通用复分号)
2.7组织藏书的功能不同图书管组织藏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分类法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可取的,它既能组织藏书排架,又能编辑目录索引检索工具,它这种功能是主题法所不具备的科学管理图书的一种方法。
2.8适用自动化程度不同主题法能很好地适用于各种机诫设备,有利于计算机检索,便于实现图书资料检索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
分类法虽然也可用于计算机检索,但它主要擅长编制手工检索工具。
在应用于就计算机方面,不如主题法来的快,见效好。
主题法与分类法,跟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们各有所长短。
主题法的长处正是分类法的短处,分类法的优点正是主题法的不足,
因此,主题法与分类法要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4、关于主题目录和分类目录
主题目录较分类目录稳定,因为分类目录随着分类法的修改而变化,而主题目录则影响而架位同样不受影响。
过去图书馆界一直把主题目录视为是对分类目录的一种补充,属辅助目录,这种传统的看法,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高。
从文献检索工作的发展前景看,主题法今后必将发展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目录。
如果我们把分类目录比作左手,则主题目录就可比作右手。
主题目录独特的优点在于:它即不受科学体系的制约,又不受人为的读者很难掌握的分类规则的束缚,读者对自己所需的有关某一主题方面的资料,无须考虑在哪一类,只要按主题字顺去查就行了。
5、结束语
分类法的基本特征是知识的系统性,主题法的基本特征是知识的特指性。
分类法根据科学领域划分门类,归类的标准是知识的科学性质,而不是知识的对象。
由于同一对象可以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去研究它,因而关于同一对象的资料便分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类。
但用同样方法。
同样观点研究不同事物的资料,却可以集中在一处。
主题法归类的标准是知识对象的本身,而不是知识的科学性质,这样就集中了不同观点、不同方法去研究同一对象的资料。
但是,用同样方法、同样观点研究不同对象的资料却被分散了。
分类法和主题法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显示出二者互有长短、各有千秋。
但它们并不是互不联系,而是在发展中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为全国采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俊贵《文献类与主题标引》书目文献出版社
2、《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书目文献出版社
3、杜道群《中国法》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建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