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能技术试题四1A.简述节能的意义,目的,中心思想?答: 节能是指在保证能够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否认产品,或获得相同的经济效益,或者满足相同需要、达到相同目的的前提下,是能源的消耗量下降。
目的:就是减少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中心思想:采用技术上实现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与社会可以接受的方法,来有效地利用能源。
可见,节能的目的是要求从开发到利用的全部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能源利用率。
1B.写出汽车节油效果评价指标的表达式?答:1)节油率:ξ=(Qso-Qs/Qso)×100%其中Qso---油耗定额(kg/h) ,Qs—实际油耗(kg/h)2)安装节油器后的节油率:ξ=(geo-ge/ge) ×100%其中geo---装节油器前的油耗(g/KW.h), ge---装节油器后的油耗(g/KW.h)2. A影响汽车实际油耗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答:<1>使用条件对油耗影响因素包括;1)环境条件:气温的影响2)路面:实验与实际路面的差距3)行驶工况:行驶工况对油耗的影响最大4)耗电设备:如空调对汽车油耗有明显的影响5)乘员数量或货物重量:车重对汽车油耗有明显影响6)轮胎及轮胎气压:不同轮胎的滚动阻力不同,轮胎气压较低时滚动阻力较大7)空气阻力:在高速行驶时,很大一部分动力用来克服空气阻力。
<2>驾驶员驾驶习惯;1)急加速和紧急制动会使油耗增加5%-30%2)长时间怠速运转:这将使车辆油耗增加3)超速行驶:标准规定不能超过120km/h包括120km/h超过此值会很费油<3>车辆的保养。
<4>燃油差异。
<5>车辆本身的差异。
<6>车辆磨合,磨合期为5000km左右。
2B.汽车燃油经济标识包括那几部分?答:①生产厂家、型号、类别、燃油种类和传动形式②百公里油耗(L/100km)③标出此车行使1000英里的汽油费④CO2排放量⑤标出车辆税的级别及排量第二章3. 发动机的节能原理与途径有哪些?答:1)提高充气效率2)提高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3)可燃混合气含量与发动机工况的合理匹配 4)提高循环热效率 5)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4A.简述如何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答:1减小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2减少对新鲜充气量的加热3减少排气系统的阻力4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4B.简述减小进气系统流动损失可采取的措施?答:<1>减小气门座处的流动损失;1) 增大进气门直径,选择合适的排气门直径.2)增加气门的数目,采用小气门.3)改善进气门处流体动力学性能,减小气门处流动损失.4)采取较小的S/D值.<2>减小整个进气管道的流动阻力1)进气道:应有足够的流通截面积、表面光滑、拐弯小、多段通道连接要对中.2)进气管:表面光滑避免急转弯和流通截面的突变.3)空气滤清清器.5.简述多气门技术的优点?答:汽油机采用多气门技术后,可明显降低HC和NOx的排放,降低油耗6%-8%.增加气门数还可使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混合的更均匀,另外多气门尤其广泛应用的四气门发动机往往形成屋脊型燃烧室,使燃烧室结构更紧凑,而且多气门发动机火花塞置于汽缸盖的正中央,火焰传播距离短,燃烧速度快,燃烧彻底,使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都明显提高,而且还能减少爆燃倾向.6.简述配气相位的选择从几方面评定?答:配气相位是否合理应根据发动机的高速性能来决定.1)充气效率高,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2)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以保证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使发动机运行可靠.3)合适的排气温度.4)较小的换气损失,以保证发动机的经济性.7.简述发动机机械损失的组成?答:<1>机械摩擦损失:指主机运动件的机械摩擦,搅油及空气动力损失.1)活塞组件的摩擦2)轴承摩擦3)配气机构摩擦4)其他损失<2>辅助装置驱动功率消耗:指发动机运转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机构,如水泵,油泵等.<3>泵气损失:指进,排气两个冲程中,由于工质流动时节流和摩擦等.8.简述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答:发动机的转速因素,结构因素以及机内外的状态条件对机械效率都有不同的影响.<1>转速的影响:1)各摩擦副相对速度增加,摩擦阻力加大.2)曲柄.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的的惯性力加大,活塞侧压力及轴承负荷上升,摩擦阻力加大.3)泵气损失增大.4)辅助装置的摩擦力和所需功率增加.<2>负荷的影响.<3>润滑条件的影响9. 减小机械摩擦损失的途径有?答:<1>降低活塞、活塞环、连杆等往复运动机件的摩擦和质量<2>降低滑动部件的滑动速度及高面压比,如减小曲轴轴颈尺寸,缩短轴承宽度等.<3>减小润滑油的搅拌阻力 <4>润滑油的改良:低粘度化等 <5>合理选择摩擦零件的材料,优化材料配对,提高摩擦表面加工精度.10.发动机在那些情况下进入开环控制?答:1)发动机起动时2)起动后燃油增量修正时3)冷却液温度使燃油增量修正时4)节气门全开时5)加,减速燃油量修正时6)燃油停工供时7)从氧传感器送来的空燃比过稀信号持续时间大于规定值8) 从氧传感器送来的空燃比过浓信号大于规定值9)低温时氧传感器不能正确检测空燃比,反馈控制也不发生作用. 11.空燃比学习控制的基本方法和三个阶段?答:方法:ECU在利用氧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期间,根据反馈控制的修正量,设置一个与该时刻运转工况相应的学习修正量,此数值存入读写存储器内,当下次该运转工况出现时,就根据存储器中相应区域储存学习修正量,对空燃比偏差进行修正. 阶段:1>求出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中心值得偏离量2>求出空燃比偏离量修正系数被记忆的学习修正量在点火开关断开时也不会被清除3>把符合当前条件的学习修正量反映到喷射时间上.12.导致热效率下降的因素有那些?答:<1>工质向外传热的损失<2>早燃损失和后燃损失<3>换气损失<4>不完全燃烧损失<5> 缸内流动损失<6>工质泄露的损失13. 简述燃用稀混合气的技术途径?答: 1)使汽油充分雾化,对均质燃烧要保证混合气混合均匀及各缸混合气分配均匀 2)采用结构紧凑的燃烧室 3)加快燃烧速度 4)提高点火能量,延长点火的持续时间 5)采用分层燃烧技术14.简述分层充气的优点?答: 1)等熵指数k值高 2)可采用高压缩比,当采用高辛烷值的汽油时,压缩比可以提供11-12,因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3)燃烧室温度低,传热损失和高温分解的热损失小 4)为了得到同样的动力性,需要在大节气门开度工作,泵气损失小 5)排污少15.汽油机增压比柴油增压困难的原因有?答:1)汽油机增压后爆燃倾向增加2)由于汽油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小,燃烧室温度高,因此增压之后汽油机和涡轮增压器的热负荷大3)车用汽油机工况变化频繁,转速和功率范围宽广,致使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相匹配相当困难4)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加速性较差15. 克服汽油机增压困难的措施有哪些?答;1)在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上实行汽油机增压,成功摆脱了化油器式发动机与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困难 2)应用点火提前角自适应控制,来克服由于增压而增加的爆燃倾向3)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中间冷却 4)采用增压压力调节装置16.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应满足的要求?答:1)柴油机应能达到预定的功率和经济指标,涡轮增压器应能供给柴油机所需的增压压力和空气流量2)涡轮增压器应能在柴油机的各种工况下稳定的工作,压气机不应出现喘振或涡轮机不出现堵塞现象3)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的各种工况下都能高效率地运行4)涡轮增压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可靠地工作16.增压发动机的结构上需做哪些调整?答:1)增大供油量,调整供油系2)改变配气相位 3)减小压缩比,增大过量空气系数4)改进进、排气系统5)冷却增压空气17. 增压发动机的性能有那些?答:1)改善经济性2)降低了排放污染和噪声3)低速转矩特性变化4)加速性能变差 5)起动、制动困难18.简述改善发动机加速性能变差所采取的措施?答:1)采用脉冲增压2)减小进.排气管道容积3)采用放气调节或可变喷嘴4)减小增压器的转动惯量5)减小柴油机的进.排气门重叠角.19. 试述掺水乳化节油原理?答:掺水乳化油是油包水型,即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以微小的颗粒分散地悬浮在油中,乳化油在喷油器中,首先被一次雾化,在气缸内的高温条件下,油中的水珠迅速汽化,使油膜发生爆炸性破裂,并分散和形成非常微小的微粒,即发生了所谓二次雾化作用,使的混合气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完全,经济性提高。
20.简述掺水乳化油的优点?答:1)水珠的微爆效应引起的燃油二次雾化,改善了混合气的质量,燃烧速度得以提高,由此产生的效应可弥补水珠气化所需的热量.2)还具有喷水的优点,即水珠汽化时的降温作用和喷水时水汽作为惰性气体而具有的稀释作用,使发动机的抗爆性能提高,排污减少充气效率也有所提高,还能减少积碳和结焦,使突出部件温度均化.21.何为发动机可变气缸排量技术?答: 即在中低负荷情况下,使部分气缸停止工作,增加工作气缸的负荷率,使之工作点落入低燃油消耗率和低排放工作区内,从而改善车辆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当需要大功率时,则让全部气缸工作,又不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22.如何改变发动机压缩比的方法?答:一种是改变燃烧室容积,另一种是改变活塞行程.在运动部件采用可变机构有;1)活塞上部活动方式2)采用活塞销偏心衬套方式3)采用曲柄销偏心衬套方式 . 在静止部件的有1)多连杆方式2)气缸盖旋转方式3)曲轴主轴颈偏心移位方式4)可变气缸盖形状.22.简述汽油机采用可变压缩比的优点?答:最大的优点就是大大的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1)适合于发动机的多元的多元燃料驱动2)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排放3)提高发动机的运行稳定性23. 控制燃油喷射量的基本参数和修正参数分别有哪些?答:基本参数;空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修正参数:1)节气门位置2)发动机温度和空气温度3)起动、冷起动加浓 4)暖机加浓 5)怠速转速调整 6)加速时加浓 7)全负荷加浓24. 时间控制式共轨喷油系统具有哪些特点?答:1)喷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确定关系,只取决于共轨腔中按要求调整的压力2)根本解决了传统喷油泵脉动供油时,输出的峰值转矩过大,凸轮轴瞬间转速变化太快,不能稳定控制小喷油量的矛盾3)由于共轨腔压力可任意调节,再加上可灵活控制电磁阀升程,于是能实现喷油压力和喷油率的柔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