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突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团队建设

冲突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团队建设

冲突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团队建设
【摘要】冲突在大学生团队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组织现象,冲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全面分析、研究冲突有利于组织的管理者和其成员提高对冲突管理能力的认识,使冲突的破坏性后果最小化。

建立建设性的冲突管理机制,有利于组织搞好内部管理,协调成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是提高组织内部成员业务水平,提升整个组织管理水平、使组织达到整体效率最优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冲突管理理论大学生团队建设
1.冲突管理的理论基础
1.1辨证冲突论(Dialectical Conflict Theory)
源自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他将社会份子分为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间隐藏着利益相冲突。

而代表人物则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R. Dahrendorf),他认为社会在基本上是一种不均衡权力分配的组合体,正支配角色者与受支配角色者必然相继组织具有利害关系的利益团体,针锋相对的两个利益团体便处于冲突之中,每一个社会里必然含有各种冲突的因素,因此社会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1.2功能冲突论(Functional Conflict)
源自于德国社会学家G. Simmel的形式社会学;探讨社会过程的基本形式,而此基本形式应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每一种社会现象皆包含合作与冲突、亲近与隔离、强权与服从等相对关系。

2.冲突管理在大学生团队间中的应用
2.1个人间的人际冲突
若想让人际间的冲突具有正向的功能,首先要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行为类型,透过自我觉察以便学习合作型的行为类型,具体做法为五R策略(Dainow &Bailey 1988):
①回想(Reflecting)、②报导(Reporting)、③关联(Relating)、④请求(Requesti
ng)、⑤结果(Results)。

在大学生团队这一特殊队伍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个人间的人际冲突问题,在了解五R策略之后,我们能有效的通过回想人际冲突的起点,结着报到和关联相关信息,在诉诸于合理的请求,从而最终得到解决。

2.2个人与团体的冲突
个人与团体协调的过程中冲突的出现几率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团队发挥作用和凝聚队员信心的能力,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了解冲突产生之初的各种情况,在人多这一客观事实的同时有效的开展解决途径。

首先,接受团体内的冲突是达成团体功能的必然过程。

其次,向团体说明冲突可能导向破坏,也可能导向建设。

唯有靠成员共同
努力才能够行之有效的解决冲突。

再次,要求团体指定一人当冲突过程的观察员,强调对事不对人,以客观呈现事实,减少双方误解;也可同时让两位以上成员当观察员。

最后,团队中领导角色的人可适当的以身示范,建立良好互动沟通模式。

2.3领导者与成员的冲突
领导者在团体中毫无疑问是具有一定权力和义务的。

在这个角色中,必然才产生出于成员之间的一些冲突,近年来,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一个优秀的团体领导中在过程中都积极的解决了冲突并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总结来看,他们都做到了以下几点:①避免以职位压人获任意宣泄自己的情绪。

②具有沟通的诚意,避免让部属有虚应敷衍的感觉。

③为冲突设限,要尽力维护两人的关系。

④借倾听以真正了解部属的需求。

⑤致力于满足双方的需求。

⑥寻求彼此同意的合作式解决问题过程。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团队中,领导者众多且身份特殊,在扮演好各种角色的同时能做到解决与团队中成员的冲突是很少的,但我们可通过总结模式来引导团队领导者更好的解决与成员的冲突。

2.4领导者面对团体内的冲突
领导者在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团体的冲突时,往往依靠个人判断和主观情绪的感觉来处理,但更需要冷静的面对和处理,这就要求领导者明确标定冲突的事件,然后将事件转化成团体目标,重新审视决定管理冲突的方向与策略,从而有效的解决团体的他人冲突。

2.5团体间的冲突管理
团体间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大学生群体中间明显多见,且年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殊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引人注意。

美国学者C. Osgood(1979)所提出的渐进与交互自动降低紧张模式,共分成十阶段来处理两团体间的冲突:
①综合描述双方所设定的降低紧张阶段。

②各方自行公开宣布降低紧张的第一步举动。

③邀请双方做出善意的响应。

④双方皆具体响应对方的善意。

⑤某一方继续降低紧张,不特别在一另一方是否响应。

⑥双方降低紧张的措施已经透明化,可以接受第三者客观公正的验证。

⑦降低紧张的措施必须是具重大意义且具有危险性,但双方仍保有报复的能力。

⑧报复性的攻击被严格细密的监视控制。

⑨双方进行合作事宜。

⑩双方进入和解的状况。

通过这一详细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第3步对于大学生团体之间的冲突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树立人生观的特殊时期,在与社会完全融入之前,引导大学生团体主动示出善意是教育者应当思考和注意的关键。

3.建立建设性冲突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团体中冲突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使其不至于过低,以至于不能够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然也不能够太高,造成组织的目标实现困难。

首先,树立建设性冲突“有理”的观念,这样可以激起竞争,但要加以引导,其次加强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冲突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再次,适当合理的利用好外部刺激,有效的改变组织停滞、迟钝状态,就像“鲶鱼效应”,当感受到外界压力的时候,一定会激发和促进其去改变现状的,最后,任命一个吹毛求疵得到人,这类人是指有意与大多数人的观点或者做法背道而驰的人,但他们在团队中确实扮演了批评家的角色,做为一个检查员可以一定程度的阻止“小团体”和“我们这里从来都是如此”这类的辩护,可以说吹毛求疵者可以提高小组决策的质量。

作者信息:
徐辉湖南农业大学生科院团总支书记
陈冬林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