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码头工程施工总结

码头工程施工总结

南通海陆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南通港江海港区海油碧路码头工程施工总结报告渤海石油航务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九年十一月目录一、工程施工范围 (1)二、主要施工工艺 (1)三、施工管理措施 (8)四、施工技术创新与关键技术的处理 (13)五、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13)六、施工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14)七、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 (14)八、工程质量自评情况 (17)九、施工经验与体会 (17)一、工程施工范围本工程施工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码头平台、1#引桥、2#引桥、综合楼、管线安装、水电安装、通信安装。

码头总长215m,总宽25m,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分为3个分段,码头排架间距8.3m。

码头上纵向布置2条门机轨道,轨距10.5m,前轨道距码头前沿3m。

每榀排架布置7根PHC砼管桩。

码头上部结构采用横梁、预制安装叠合复合式轨道梁、纵向梁及叠合式面板,其中预制轨道梁及部分纵梁为预应力砼结构,通过现浇面层连成整体。

引桥共2座,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自上游起分别为1#引桥、2#引桥。

1#引桥长176.373m,宽12m;2#引桥长188.339m,宽12m。

码头端设喇叭口。

引桥排架间距一般为16m,近江侧基桩采用Ф800PHC砼管桩(C型和B型混合桩),近岸侧部分基桩受水位影响,采用Ф1000mm钻孔灌注桩。

1#引桥、2#引桥大堤后各布置一座皮带机基础墩、一座管架基础墩,采用Ф8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27m。

引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横梁、预制安装预应力砼空心板并通过现浇面层连成整体。

引桥与长江大堤间用简支板连接,并设置闸门墩。

综合楼位于2#引桥上游侧,平面尺寸16.14m×13.14m,建筑占地面积212.08m2,总建筑面积424.16m2,建筑总高度11.100m,为二层建筑,框架混凝土结构。

给水部分:主要施工项目有输油(气)工艺管线、生活给水系统、管架施工、消防工程等。

电气部分:主要施工项目有供电从码头高低压配电房低压配电箱的下引线至码头及综合楼的供电部分,以及红线以西所有供电设备(设施)的预埋件的采办及施工、通信施工、防雷接地等。

二、主要施工工艺1.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海油碧路项目总平面规划,经与业主整体考虑,提供一块约2500平方米面积场地作为临时施工场地,主要设置了现场办公室及加工场地。

码头所有预制构件设置在5个预制场进行:➢三航七公司预制场:预制引桥段Φ800(B+C型)PHC管桩。

➢ 江苏神禹:预制码头段Φ800PHC 管桩(B+C 型)和Φ1000PHC 管桩。

➢ 三航三公司预制场:预制码头段通长C 型PHC 管桩。

➢ 陈桥预制场:预制空心板、纵梁。

➢ 刘桥预制场:预制码头面板。

2.施工测量开工前,将业主提供的测区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并报监理工程师签认,经核准后符合要求,作为本码头施工基线布设的依据。

其施工基线及施工水准点的测量精度,按一级控制网要求布设。

本工程沉桩的测量控制,由“三航桩6”、“奔腾1#”自备GPS 全球定位系统来控制桩位,其余现浇构件和安装构件均采用全站仪来测量。

码头、引桥完成后,在沿口设置永久性沉降位移观测点,在码头上设置12点,1#引桥设置8点,2#引桥设置8点,综合楼平台设置4点,并已做好观测记录。

交工验收后已将永久性沉降位移观测点移交给业主。

3.桩基预制构件施工工艺(1)PHC 管桩施工工艺流程:(2)桩基预制施工工艺对下料后的钢棒进行墩头,利用编织机进行钢筋笼编制,钢筋笼入模,混凝钢筋笼入模出厂 拼接 砂石 外加剂 水泥 搅拌 张拉 脱模 常压蒸养 离心 混凝土喂料 高压蒸养 钢筋笼编织 钢筋筛选、切割、镦头冷拉 合模 贮存 自养土搅拌、下灰、合模;预应力钢棒整体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0.7f ptk ;管节经过20分钟高速离心,管节进行普通蒸养8小时。

对管节拆模,拆模强度≥40Mpa ;进行高压蒸养12小时。

根据桩长要求进行管节拼接。

4.非桩基预制构件施工工艺本工程非桩基预制构件主要有预应力构件和非预应力构件。

非预应力构件主要是各种梁板的预制,结构和施工工艺成熟,按施工图要求进行钢筋配料,在台座上绑扎成型;支立侧面和封头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人工振捣。

预应力构件为预应力轨道梁和预应力空心板两种,是项目部重点控制项目,预应力构件的施工工艺如下图。

5.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1)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张拉台座及底模准备备 钢筋制作 主筋连接 钢筋笼绑扎主筋初拉10% 逐孔穿入台座、锚板 连接器检查 钢筋张拉至 设计应力值 支立侧模 封 头 板 浇 筑 砼 隐蔽工程验收 垫保护层 拆 模 主筋切割放松 砼 养 护(2)灌注桩施工工艺本工程钻孔灌注桩共计25根,分别位于1#、2#引桥接岸区域。

陆上护筒用25吨吊机沉放,水上钻孔时搭设钻孔平台,钻孔平台由水上辅助桩及贝雷架构成,水上护筒采用50吨吊机沉放,钻机采用GPS -15潜水钻,钻孔达到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清孔,在第一次清孔达到要求后,吊放钢筋笼及下导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二次清孔,清孔质量达到规范验孔要求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供应,泵送入仓。

本工程钢筋笼最长为53m ,施工现场分4段制作,分段钢筋笼采用搭接焊连接,焊接时采用双面焊。

钢筋笼采用50吨吊车安放,采用双吊点,每段将钢筋笼对正位置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

6.沉桩施工工艺③ ③ 成孔钢护筒制作 测沉渣厚度二次清孔 导管制作拼装试压检验商品砼 灌注水下砼 吊安导管 测量砼的高度 移机至下一桩位 拔除导管 砼取样做试块 钢筋笼制作 吊安钢筋笼定位 ②② ① 清除块石护筒制作 桩位放样 搭设施工平台 低潮抽水人工筒内清石 铺放成孔机轨道 成孔机上平台,对桩位 施工平台材料准备、制作 沉放成孔钢护筒 ①供水 安设清孔设备 检测泥浆比重、含砂率、孔径、深度、斜度 清孔 钻孔 移钻机 泥浆沉淀 泥浆池中间验收桩身检测 钢护筒就位检测本工程水上沉桩共计Φ800PHC管桩(B+C型)173根,Φ1000mmPHC管桩(B+B 型)60根,Φ800PHC管桩(通长C型)65根,钢管护桩2根。

引桥段采用三航桩6进行水上沉桩,因设备调配原因,码头段采用奔腾1#进行水上沉桩,沉桩顺序为:先引桥,后码头;先岸侧,后江侧;先上游,后下游的方式进行。

首先进行吊桩,打桩船移至方驳处将管桩四点吊起,桩船移至沉桩位置,管桩进入龙口,桩顶上垫桩垫,套替打,抱上抱桩器。

根据设计图纸仰、俯要求,调整桩架仰、俯度,直至符合施工要求。

桩基定位采用船载GPS定位和陆上全站仪校核,当两者达到一致后,带紧桩船锚缆,解除吊装钢丝绳,打开抱桩器,下桩,待桩在自重下入土不在下沉后,压锤,调整并保持桩与锤中心线一致后,桩锤开响,直至沉桩结束。

沉桩停锤标准采用标高控制,贯入度为辅的方式。

7.横梁施工工艺水上沉桩形成排架后,及时进行夹桩处理,将单根桩用32槽钢连成桩群,桩两侧槽钢采用M22螺杆拉紧。

A、B桩采用4根Φ32圆钢做吊筋,其余采用4根Φ25圆钢做吊筋,吊筋焊接在桩顶上,然后在槽钢上面铺设15cm×10cm木方,3cm木板找平,然后在木方上放线,架设侧模。

横梁分两侧浇筑,第一次浇筑至纵、横梁及轨道梁搁置面,第二次浇筑至实心板搁置面。

第二次浇筑前需对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凿除表面水泥浮浆和松散层。

水上混凝土采用水上搅拌船集中拌制,泵送入仓,人工振捣。

8.构件安装施工工艺构件安装前进行测量放线,侧放出构件安装中心线和边线,并用水准仪测放控制标高点。

预制构件安装全部采用浮吊安装,引桥空心板安装自岸侧向码头侧进行安装,码头段安装自上游向下游侧进行安装。

安装前搁置面填置砂浆,安装后检查安装位置,确保码头前后边梁在一直线上。

9.现浇面层施工工艺面层施工前对面板顶部进行清理,凿除松散混凝土及其它杂物,用水反复冲洗仓面。

面层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下料成半成品,运至现场进行绑扎施工,然后安装预埋件及做标高墩。

标高墩以各排架轴线为断面由测量人员进行测放,根据此标高加密做出标高墩,同一轴线各标高墩要带线校核,确保平整度和坡度。

面层标高墩采用水准仪观测调整好,面层砼经振捣后,用刮尺在预设钢筋上面滑动,控制好高程及平整度。

收面先用磨光机压实造浆,然后人工收面、修整。

面层砼由陆上商品砼搅拌站供应,掺入聚丙烯纤维,泵送浇筑,待面层强度达到10-15Mpa时进行切缝,缝内填充聚氨酯灌缝。

10.水电施工工艺(1)避雷引下线及接地干线敷设:按图纸要求用-40*4的镀锌扁铁与水工接地引上点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

按图纸要求焊好测试点与连接板,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留出一定长度与屋顶避雷带焊接,焊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三面焊接。

圆钢为直径的6倍,双面焊接。

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无明显气孔。

(2)配管工程:电气配管采用镀锌钢管。

现浇砼楼板电气配管敷设在底面筋之间,配管弯曲半径为6D-10D,扁园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无明显的皱折,管与管连接管径20mm及其以下钢管,用管箍连接。

管径25mm及其以上钢管采用丝扣连接或套管焊接。

导管之间采用专用接地卡连接,两卡间连接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

金属导管管口打磨光滑。

暗敷金属导管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

金属导管进入箱、盒用锁母进行连接,同时配管进入配电箱和接线盒内的长度为5mm。

当与电气设备连接时,釆用柔性导管,长度为0.8m。

(3)管内穿线工程:所有导线和电缆的规格和质量符合施工图要求,根据工程导线分色统一规定,多相供电时,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保护地线—黄绿相间色,零线—黑色。

导线在接线盒、灯关盒内的预留长度约为150MM,在配电箱内的预留长度为箱体周长的1/2。

接入同一接线桩的导线数量不超过2根,导线的铜芯未露出接线桩外,保证开头、插座接线的安全可靠。

(4)电缆敷设:电缆的型号,电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相关证件齐全,电缆外观无损伤,绝缘符合要求。

电缆在桥架内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的电缆,每敷设一根固定一根。

(5)桥架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进、出户电缆、配电柜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栅和地面等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根据所标出的支架与吊架位置进行打孔,选择相应的金属膨胀螺栓及钻头,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0.3mm;深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干净。

支架与吊架的安装间距在1500㎜,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