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 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主导产业。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质上是指一国或地区制造业在国际间开展产业国际竞争时所表现出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本文从制造业发展规模、制造业区域发展、制造业行业投资、制造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反映江苏省制造业绝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和相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升江苏省制造业国际就这里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指标一、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

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制造业发展规模扩大,但占生产总值比重降低近年来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至2010年末,江苏制造业生产单位数发展到3244136个,从业人员达1608.19万人,资产总额达18101.33亿元,占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的43.7%;江苏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277.65亿元,比2006年增长74.0% (现价),年均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由2006年的3168.41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9316.01亿元,年均增长31.3% 。

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都在43%以上;但是,从表1也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面临较大的产业竞争压力。

注释①数据来源:根据表1所得表1 “十一五”时期江苏经济发展主要情况数据来源:根据2007—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计算得出(二)江苏各区域制造业发展不平衡运用数学表达式Li= ei÷et/Ei÷Et计算出2010 年江苏省13 个地市的制造业区位熵(见表2),其中, ei 为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 et 为城市总人数, Ei 为全国制造业就业人数, Et 为全国总人数。

表2 2010 年江苏省13 个地市的制造业区位熵一般来说, 当区位熵大于1.1 时, 则表明该行业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当区位熵大于3时, 则表明该行业具有极强的产业优势。

从表2来看,江苏有9个城市制造业区位熵都在1.1以上,反映了江苏整体在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经济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具体而言,具有极强优势的城市,江苏有苏州、无锡、常州3个;制造业区位熵在1.1—3之间具有较为明显优势的城市在江苏有6个;而盐城、淮安、连云港三市小于1.0,明显没有产业优势。

由此可见,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不平衡,区位优势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地区,而苏北地区的发展就相对落后。

(三)江苏制造业行业投资不均衡从表3分析可知,近两年江苏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重点主要在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气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等13个行业。

2010年排在前六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合计投资3455.12亿元,占2010年制造业投资额的45.17%数据来源:2010、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四)江苏制造业技术研发急需升级过去的高新技术现在已逐步变成成熟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的是承接国外成熟技术、成熟产品的加工制造,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少。

尽管江苏这几年的技术改造投入和新技术研发机构数量都在增加, 但是新技术的转化率不高, 制造业技术研发急需升级。

据《江苏经济报》报道:“专家及业内人士提醒,某种程度上,中国制造也在遭遇与诺西同样的困局:应变迟缓,创新不足,转型乏力。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家用电器领域,松下、西门子在华有效专利八成以上是发明专利,而海尔集团拥有的专利中,发明专利比重是15.6%,美的集团仅为1.6%。

总体上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依然乏力。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知识产权活动最为活跃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分别仅为7.7%、8.2%。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整体上仍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装配工厂角色。

”纺织制造业是江苏制造业的传统优势行业之一,也需要逐步转型“价值增长”。

据2011年12月30日《江苏经济报》报道:“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原料波动风险加剧迫使行业加快由‘产能扩张’向‘价值增长’逐步转型。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日前透露,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正面临东南亚国家更低成本和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及品牌的双重挤压,服装订单向周边国家转移趋势明显。

另外,目前纺织业产业集中度更趋提高。

2011年全国规模2000万元以上企业,一季度的利润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其中1/3的企业拿走全行业利润的92%。

市场效应、市场份额均在向价值企业倾斜。

二、江苏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或整体产业通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及转换,持续稳定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体现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 表现在市场上如产品价格、成本、质量、服务、品牌和差异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所具有的差异化能力。

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种相对竞争力, 而且还强调了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效率会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 同时, 这一定义也给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形式。

国际竞争力包括商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这三个层次。

商品竞争力是一种现实能力,它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表示;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潜在能力,也可以采用某类指标近似表示,但它属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层次,因而可以将商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统称为狭义的国际竞争力;行业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在更广范围内的潜在能力,它是一系列要素综合作用的表现。

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质上是指一国某一产业在国际间开展产业国际竞争时所表现出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一)制造业绝对竞争力的指标分析1.制造业增加值分析制造业增加值是工业增加值的一部分。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生产法则计算,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由此可知,制造业增加值反映专门从事制造业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表现的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它是一个绝对数。

因此,把它作为描述制造业绝对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从统计数据可知,1978—2010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1倍,年均增幅15%,其中1990年以来年均增幅超过16%。

2009年江苏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687.38亿元,占全省GDP的4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96%,占全国制造业的12.7%。

根据2010年江苏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主要经济指标(详见表5)也明显发现,目前苏北所处的沿海地区各项经济指标与苏南有很大的差距,与苏中相比,有些指标也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苏北制造业生产总值分别是苏南、苏中的24.33%、77.65%.表5 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数据来源: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2.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S=Ej/Wj,式中Ej和Wj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界j商品的出口值,其值越高,说明该国此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

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最终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因此,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考察制造业的绝对国际竞争力。

表6 江苏制造业部分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数据来源:根据2007—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简要分析表6,我们知道,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制成品、纺织品、服装等产业仍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或4%以上;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于传统密集型产业,其中,2009和2010年办公机械及电信设备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大于5.5%,办公机械及电信设备的增加幅度最大12%,其增加幅超过纺织品1%和服装1.7%。

(二)反映相对竞争力的指标分析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RCA=(Ej/Et)/(Wj/Wt),式中Ej、Et、Wj和Wt分别表示一国j 商品的出口值、一国商品出口总值、世界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如RCA>1,则表示一国j商品在世界经济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性比较优势越明显;如果RCA>2.5,则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若1.25<RCA <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若0.8<RCA<1.25,则该行业具有较为平均的竞争优势;如果RCA<0.8,则不具有竞争优势,总体来说,若0<RCA<1,则表示该国j商品具有比较劣势,其数值越是偏离1.25接近于0,比较劣势越明显。

表7 江苏部分出口商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注:数据来源:根据2007—2011年统计年鉴计算得从表7可知,江苏制造业中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在逐步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在逐步提升;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一部分已经显示了其竞争力,而高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和纺织业的RCA指数虽然仍很高,但其趋势却是下降的,说明原来具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

2. 贸易竞争指数贸易竞争指数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度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Ej-Ij)/(Ej+Ij),式中Ej、Ij分别代表一国j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如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j 商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来说,该国是j商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j商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j商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品种交换,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