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PPT概要
发生过程
1919年5月5号,北京全市学生罢课,表示强烈抗议, 并通电全国。第三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 呼吁全国人民起来斗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反动政府 的压力下宣布辞职。李大钊等代表教职员,积极设法营救 被捕学生,要求挽留蔡校长,向反动政府当局进行了斗争。 7日,天津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同日,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学 生也举行了游行示威。26日,上海学生举行罢课。与此同 时,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的学生也都纷纷起来。具有 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 周恩来等,分别在北京、长沙、天津指导了这场伟大的反 帝爱国运动。北京学生点燃起的爱国火焰,迅速地燃遍了 全国各大、中城市。
期间大事记④
• 5月16日 山东各地抵制 日货。厦门学生游行。 • 5月17日 合肥、漳州等 地学生游行。武汉学生 联合会成立。18日,武 汉各校学生3千余人集 会游行。 •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 罢课、罢工、罢市,声 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期间大事记⑤
•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 陆职务。 • 6月11日,徐世昌总统咨参众两 院请求辞职,未被接受。 • 6月22日,国务院通电全国,徐 世昌总统打消辞意。 • 6月23日,徐世昌会见山东各界 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 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 • 6月27日,京津学生,留日留美 学生请愿。 • 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 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 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
五四运动
五四简介
• 背景 • 导火线 • 发生过程 • 代表人物
• 性质
• 意义
背 景
•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 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线
五巴下北国五 四黎爆洋列四 运和发军强运 动会的阀加动 爆上一实紧是 发中场行对辛 的国新黑中亥 直外的暗国革 接交革统进命 导的命治行失 火失风的侵败 线败暴形略后 是。势及外
,
•
• 时间:1919年5月4号 •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 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 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 通总长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引发“火烧赵家楼” 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烧掉赵家楼的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 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 持。
期间大事记②
• 5月8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 学生运动的命令 • 5月9日 蔡元培辞职出京。13日, 北京各大专校长齐上辞呈,力 争留蔡。 • 是日 北京议会部分议员弹劾曹 汝霖。南京、无锡、松江、兰 陵等地及巴黎华人均开国耻纪 念大会。苏州、嘉兴、嘉定等 地均发生学生游行。
期间大事记③
• 5月11日 上海学生联合会 成立。 • 5月12日 山东济宁学界展 开爱国活动,本日成立学 界联合会。 • 5月13日 南北议和再次破 裂。本日,南北双方议和 代表均提出辞职。 • 5月15日 《新中国》月刊 在北京创刊。同年12月15 日出版的1卷8号,载有列 宁的《俄国的政党和无产 阶级的任务》部分译文(郑 振铎译)。
期间大事记①
• 5月7日 54爱国运动迅速向 各地扩展。上海于是日举 行国民大会。天津、济南、 太原、长沙、吉林、南京、 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 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 爱国学生。此外,东京留 日中国学生也在本日集队 向英、美、法、俄、意各 国公使馆呈书,要求将胶 州湾直接交还中国。日本 警察出面镇压,学生被捕 及 胡适 梁启超 陈独秀 林长明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林长民
李大钊
蔡元培
意 义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