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 教案
授课内容
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规律,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云、雾、雷、电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同学们说说家禽与飞禽运动规律中的异同点?
导入语:
家禽多以走为主,如鸡、鸭、鹅等。它们主要靠双脚走路,或在水中浮游,有时也能扑打着翅膀作短距离的飞行动作。飞禽以飞为主,一般只鸟类,分为阔翼类和雀类两种。(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家禽。(25分钟)
主要内容:
一、人的结构。(人的骨骼、肌肉、神经等)(15分钟)
二、影响人类运动的几个因素。(10分钟)
三、人物的动态练习。(15分钟)
四、人类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15分钟)
五、人类行走的循环画法。(30分钟)
1、循环动作的基本画法。
2、原地循环画法。
六、人物不同角度的走路。(45分钟
七、练习。(45分钟)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8)
授课内容
鱼类的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鱼类动物的动作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及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鱼类运动中的曲线运动。
2、教学难点:不同鱼类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特点与节奏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鱼类的身体结构一般分为哪些几何形状?
导入语: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鱼类按体型可分为纺锤形、侧扁形、棍棒形等。(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鱼的类型。(15分钟)
1、纺锤形鱼类。2、侧扁形鱼类。3、棍棒形鱼类。
三、惯性变形。(45分钟)
1、定义。
2、惯性变形中的细节表象。(实例讲解)
3、表现惯性的几个重点。
四、课堂实践练习,教师当堂指导。(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完成一套惯性变形的动画练习。
要求:1、惯性规律应用准确生动。2、造型要严谨,夸张变形合理,节奏分明。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3)
使用教材
学时分配
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什么是惯性?
导入语:
任何一种物体都具有一种企图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惯性。(5分钟)
主要内容:
一、惯性定律。(20分钟)
1、通过“前进中的小木快”这一实例具体讲解惯性定律。
二、惯性的表现。(20分钟)
1、惯性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2、通过“小汽车的惯性运动状态”具体讲解。(详见教材P9)
二、波形曲线运动。(25分钟)
1、波形曲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三、“S”型曲线运动。(15分钟)
1、物体本身在运动中呈“S”形。
2、物体运动的尾端质点的运动呈“S”形。
四、曲线运动的综合运用。(15分钟)
五、掌握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15分钟)
六、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列举各种“趾行”动物与“蹄行”动物。
导入语:
兽类的行走是通过四肢来完成的。进化为兽类的动物长有较长的四肢,所以善跑。由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兽类的四肢也向着各种类型演化,主要分为“蹄行”和“趾行”。它们的运动规律可分解为四条腿两分两合,做左右交替完成一步。(5分钟)
授课内容
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的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运动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各类昆虫的运动特点。
2、教学难点: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有哪些动物既是两栖类又是爬行类动物?
授课内容
曲线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曲线运动的规律,掌握曲线运动的类型特征,并能够灵活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曲线运动的特征。
2、教学难点:绘制波形运动时,注意中间画的位置形态,避免运动的呆板 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鱼类的运动方式。(15分钟)
三、金鱼的运动特点。(10分钟)
四、飞鱼的运动特点。(15分钟)
五、弹涂鱼的运动特点。(15分钟)
六、海豚的运动特点。(15分钟)
七、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完成一套鱼类游动的动画。
2、绘制完成海豚的跳跃动画。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9)
安 徽 新 华 学 院
教 案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 课 班 级:13数媒(网络)本 1班
主 讲 教 师:******************************
院 系 (部):动 漫 学 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人的走路与跑步动作有什么异同点?
导入语:
跑步和跳跃动作是动画片中最常见的动作。动画片中人物根据不同情节,不同的心情状态等,他的跑步和跳跃动作会有不同的画法。(5分钟)
主要内容:
一、跑步动作的运动规律。(10分钟)
二、有角度的跑步动作。(30分钟)
主要
参考
书目
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 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
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
授课内容
弹性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导入语:
从动作特点的角度,昆虫可分为飞虫、爬虫、跳虫为主的三种类型。两栖类动物既可以跳跃、爬行又可以游泳。爬行类可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种。(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飞虫的运动特点。(15分钟)
1、蝴蝶的飞舞特点。
2、蜜蜂的飞行特点。
二、爬虫的运动特点。(实例:毛毛虫的爬行)(10分钟)
三、跳虫的运动特点。(实例:蟋蟀的跳跃)(1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注意影响人物运动的几个因素,准确刻画各个关节变化。
2、教学难点:人物的结构特征,细节上的变化处理及不同风格的走路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人的走路动作属不属于曲线运动?
导入语: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以说,人类的生活内容远比动物丰富和复杂。要研究人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了解人的生理结构。(5分钟)
四、青蛙的跳跃动作。(15分钟)
五、青蛙的游泳动作。(10分钟)
六、鳄鱼的运动特点。(ຫໍສະໝຸດ 0分钟)七、蛇的运动特点。(10分钟)
八、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一套蜻蜓的飞行动作。2、绘制一套乌龟的爬行动作。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0)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