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各项报警参数及设置、使用注意事项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对照表备注:1.基础生命体征在正常范田的按照实际的士20%--30 %计算。
2.不正常范围的心率下限不得低于40 脚分,上限不得高于150 次/分。
3.血氧饱和度设置一般下限为95%,呼吸衰竭病人设置可以为85%。
4.异常血压和心率在用药治疗后,连续三次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数值后,及时重新设置报警参数。
5.特殊病人按医嘱设置。
如何设置各项报警值?1.心率参数设置先检查心率来源是PLETH(体积妙计图)还是ECG根; 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预先调整好测量值的上、下报警限,若为窦性心律上下限一般在自身心率上下的30%;特殊情况下根据心电监护波形走速调整。
ECG设置提醒:心电监测分为心律监测和心率监测。
危重病人ECG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情况、电解质紊乱等。
2.RESP(呼吸)参数设置左下和右上的电极片是呼吸的感应电极片。
病人如果以腹式呼吸为主,可以把左下的电极片放在左侧腹部起伏最明显处。
注意呼吸报警上限设置不能高于30次/分,下限设置不能低于12次/分,否则不安全。
RESP 设置提醒:胸廓的运动、身体的非呼吸运动都会造成呼吸阻抗值的变化。
因此,当病人出现严重而又持续的身体运动时,呼吸率的测量及波形显示可能会不准确。
3.SpO2(动脉氧饱和度)参数设置正常值:吸入空气时SpO2测得值≥ 95%;<90% 为轻度低氧血症,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90%。
COPD病人、ARDS病人以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根据病情设置。
警告:将SpO2报警上限设为100 相当于关闭上限报警。
高氧水平会使早产儿染上晶体状后纤维组织症,因此报警上限必须根据公认的临床实践慎重选择。
SpO2 设置提醒: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包括:传感器位置安置不到位; 指甲过长,涂指甲油影响信号检测; 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休克病人,皮肤温度过低;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影响脉冲,导致测量困难等。
4.NIBP(无创血压)参数设置血压报警值的设置:正常收缩压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
g 可根据基础血压、病情、医生的医嘱设置上、下报警限。
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报警值的范围。
NIBP 设置提醒:无创血压测量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的收缩压低于50~60 ㎜Hg时;而且自动测压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
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需改用有创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心电监护仪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现在医学监护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已经成为医用电子仪器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类仪器,在医院中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查看和记录、可监控生理参数多、适用的范围和场所广泛等特点,在医学治疗应用中备受重视。
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该项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免发生医疗事故。
什么是心电监护仪什么是心电监护仪?它是监护仪一种及其重要的应用( 什么是监护仪) ,它作为现在医院常用的设备,可以同时对病人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精密测试和测量的实用的医学仪器设备。
它很直观的将需要检测和监控的数据显示到显示器上面,供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对病人的病人进行判定和治疗。
每个可以监控的生理参数一般都设置了安全值其参考和比对的作用,如病人的实际值不在安全值之内,则会自动报警。
心电监护仪原理(1)系统基本组成:(A)阴极射线示波器(B)心电记录器(C)压力监测器(D)呼吸监测器(E)体温监测器(F)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心电活动经心电导联线传入处理器,血压经压力传感器变成电信号传入处理器。
呼吸活动由呼气、吸气造成胸腔电阻的改变经心电导联与心电活动同时传入处理器,处理器将来自病人体内之电信号放大后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变成波形输出与数字信号输出,经光电显示系统显示于阴极射线示波器的屏幕上,其工作原理是心电监护仪设计的重要参考。
心电监护仪使用步骤(1) 心电图监测目前心电图导联线电报颜色已规范化以减少混淆,按图示规定置放正、负极及地极。
(2)压力监测为得到正确数据与波形必须进行下列操作:(A)传感器放置位置相当于右心房水平。
(B)置零步骤,各种型号的监护仪都设有零按钮。
(C)整个测压管道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以防止血块堵塞,管道系统内绝不能含有气泡。
(D)定期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或用微泵以2ml/h 速度持续冲洗,维持管道通畅。
(3)操作程序如下:(A)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B)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C)打开主开关。
(D)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E)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F)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
按测量—设置报警限—测量时间。
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注意事项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广泛适用于临床的病情监控,通过查看它监测过来的生理参数,除给医护人员提供合理客观依据,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外,同时也能让医护人员更快更好的对病情有变化的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手段,以达到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设备方便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监控,对病人的治疗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因而在各个医院中被广泛的使用。
不过因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我们要倍加小心。
一、心电监护时的注意事项:1.取出心电导联线,将导联线的插头凸面对准主机前面板上的“心电”插孔的凹槽,插入即可2.心电导联线带有5 个电极头的另一端与被测人体进行连接,正确连接的步骤有:a.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b.将心电导联线的电极头与5 个电极片上电极扣扣好。
c.乙醇挥发干净后,将5 个电极片贴到清洁后的具体位置上使其接触可靠,不致脱落。
d.将导联线上的衣襟夹夹在病床固定好。
并叮嘱病人和医护人员不要扯拉电极线和导联线。
3、请务必连接好地线,这将对波形的正常显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血氧监护时的注意事项:1.血氧探头的插头和主机面板“血氧”插孔一定要插接到位。
否则有可能造成无法采集血氧信息,不能显示血氧值及脉搏值。
2.要求病人指甲不能过长,不能有任何染色物、污垢或是灰指甲。
如果血氧监测很长一段时间后,病人手指会感到不适,应更换另一个手指进行监护。
3.病人和医护人员也不应碰撞及拉扯探头和导线,以防损坏而影响使用。
4.血氧探头放置位置应与测血压手臂分开,因为在测血压时,阻断血流,而此时测不出血氧,且屏幕显示“血氧探头脱落”字样三、血压监护时的注意事项血压袖带与病人的连接,对成人、儿童和新生儿是有区别的,必须使用不同规格的袖带,这里仅以成人为例。
1.袖带展开后应缠绕在病人肘关节上1~2cm处,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 指为宜。
过松可能会导致测压偏高; 过紧可能会导致测压偏低,同时会使病人不舒适,影响病人手臂血压恢复。
袖带的导管应放在肱动脉处,且导管应在中指的延长线上。
2.手臂应和人的心脏保持平齐,血压袖带充气时应嘱病人不要讲话或乱动。
3.测压时,手臂上袖带的位置应和心脏保持平齐,病人不要讲话或动弹。
4.测压手臂不宜同时用来测量体温,会影响体温数值的准确。
5.不应打点滴或有恶性创伤,否则会造成血液回流或伤口出血。
6.一般而言,第一次的测压值只作为参考。
四、外接电源的注意事项:1.配电盒质地应优良可靠,插接应牢靠。
以免出现插头接触不良,使主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主机电源损坏。
2.以电源供应不间断、稳定为原则简析有关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的四个小知识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一般都要求心电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要让报警处于开放状态。
但查房时总会发现有些监护仪的报警设置关闭着,有相当一部分的护士并不知道该怎样与医师沟通将报警参数调节在安全范围之内。
那么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到底可不可以关闭?交接班时你是否关注了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监护仪报警设置的打开又有什么意义?想了解这些知识,就赶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问题1: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为什么要打开?心电监护仪报警是患者安全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合理的监护报警设置能通过预设报警的安全范围,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它能及时的反应患者在心率、呼吸、血压、脉搏、心电波形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
因此,使用监护仪时要将报警开关打开,并设置合理的报警参数。
问题2:监护仪报警分几种?说明书上关于监护仪的报警分类比较复杂。
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一级报警(红色):如病情变化,须立即处理。
2.二级报警(黄色):相对可暂缓处理。
3.技术报警: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问题3:报警安全范围怎么理解? 设置安全范围报警值,是指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来设定报警的上下限,而非单纯的仅根据心率、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进行设置,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假如设定的是正常范围,监护仪会经常报警,最终导致医务人员思想麻痹。
问题4:报警参数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极限报警产生的机制是对参数设置报警极限,当监测值达到设置极限或超过极限一定时间就会报警。
这种理念对发现某一个参数超过了生理限度是有帮助的,然而某一个参数不能反映患者整体情况,且生理状况下某一参数的正常变化范围本身就很宽。
除心律失常外,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报警都属于极限报警。
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包括:1. 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的30%。
2. 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
3.氧饱和度根据病情(COPD病人、ARDS病人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设置。
4.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5.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设置是否合理。
综上来看,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设置是需要工作的医护人员时时关注的,因此在日常的设备使用中,医护人员切不可因为疏忽大意而随意调节。
怎样设置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经常有护士反馈,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老是会无缘无故的响起,这给本就是异常忙碌的护士带来了许多工作上的不便。
其实心电监护仪的异常报警大多都是因设备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尤其是与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设置有关,报警极限既不能设置太宽(不能对临床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也不能设置太窄(产生过多无意义报警),但就每一项报警参数设置的范围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
因此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的一个参考范围。
常见报警原因有哪些?1. 血压袖带松解、漏气、管道折叠;2. 氧饱和度探头脱落、接触不良、指端血运不良等;3.心电导联电极片脱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