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摘要云贵高原,中国第四大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
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
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
地势较高,平均气温比起相同纬度省城为低,但因纬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国温带地区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会有酷热难当的天气,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关键词熔岩地貌剪纸黄果树瀑布正文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
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
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
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
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
1.自然1.1地貌云贵高原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
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
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
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
如以昆明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
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
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主要农业区1.1.1岩溶地貌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
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
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
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
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
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
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
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
1.2气候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
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 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
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匀,冬季温暖,夏无酷暑。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冬干夏湿、干湿季节分明的水分资源特征。
夏半年暖湿气流沿着山间河谷地吹向内陆,滇西南、滇南边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盘江、都柳江上游的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在1 500~1 750毫米之间,高黎贡山西南迎风坡的盈江达到4 000毫米以上,但楚雄、大理仅为500~700毫米。
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5%。
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发生洪涝灾害。
而旱季时间长,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十分严重。
贵州东部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各季较湿润。
1.3河流云贵高原是长江、西江(珠江的最大支流)和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其支流金沙江、赤水河、乌江、沅江、柳江、南盘江、北盘江等切割地面,形成深切峡谷,地形较破碎。
石灰岩地形广泛分布,有岩洞、石林等。
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的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瀑布。
2.人文2.1民族风俗有30余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云贵高原,壮、苗、彝、蒙古、藏、布依、侗、瑶、白、哈尼、傣、傈僳等几十个少数民族用他们的智慧创造的服饰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服饰文化的最精彩组成部分。
这些少数民族多擅长纺织、印染和刺绣,以棉布和麻布等非常普通的服饰原料,制作出了各类精美的纺织品和工艺品。
2.1.1剪纸之花云南汉族的剪纸,由于地处边疆、与土著民族文化交往融合的原因,与内地剪纸同中见异,又带有异域的格调。
从小以剪花样为生的张月仙、张月娥姐妹的剪纸,俊秀而厚重,是其中的佼佼者。
生活在云南的苗、瑶、蒙古、哈尼等民族亦有剪纸。
云贵高原彝族的剪纸,以衣著服饰为主,由领口、袖口的条形连续带状花组成。
在胸花、腰花、枕花、帽花、臂花上,喜欢用火纹、太阳纹、火心纹和日轮纹作装饰,反映了彝族古老的崇火意识。
黔东南是中国苗族最大的居住区。
苗族是一个十分讲究衣饰的民族,很早就用刺绣来装饰自己。
苗族妇女擅长绣花,同时也擅长剪花,因为剪花是绣花的底样。
2.1.2彝族漆器彝族漆器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种,多用来制作餐具、酒器、马具、武器和家具等。
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红、黄、黑三色为主,彝族以红色象征勇敢、热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贵、庄重和尊严,黄色代表美丽、光明和富贵。
彝族漆器设计巧妙,制作精细、造型古朴、色彩明快,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2.1.3传统节日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节等。
彝族年无固定的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择节日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杀猪宰羊,走亲访友,祝吉祥庆丰收。
过年,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最好机会,人们手拉手跳起欢乐的"达体舞"。
同时还进行转"磨秋"、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
火把节则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这天,要以村为单位宰杀肉牛分与各户,每户还要杀鸡,用新荞面蒸馍,同酒肉一起祭献祖先灵牌。
晚上,人们燃起火把边走边唱,在田间地头巡游,然后集中到村寨坝子上,举行盛大的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尽情歌舞,通宵达旦;老人们则饮酒高谈,讲述往事。
2.1.4寺庙历史上,寺庙对藏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医药、历算、文学、艺术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藏族群众对藏传佛教信仰很深,视为心灵的寄托。
人们朝夕念经,供佛拜佛,房前屋后悬挂经幡,路旁山口修佛塔、堆"嘛呢堆",祈求庇护。
藏族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3旅游3.1自然景观贵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浩瀚苍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观为主体的荔波大小七孔,长达25公里的仿如三峡风光的舞阳河,集山、水、湖、洞于一体的红枫湖,以及别具特色的马岭河峡谷和峡谷地缝漂流,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3.1.1马岭河峡谷马岭河有个略带忧伤的称号———“地球上美丽的伤疤”,它形象地说出了马岭河的壮观与险峻。
马岭河全长70多公里,在平川上切出一条狭窄幽深的地缝峡谷,这种结构在全球极为罕见,有“天下第一缝”之美誉。
马岭河漂流段长50多公里,分上中下三段,漂过18滩、60余湾、30余潭、200条瀑,漂完全程约8小时,有“天下第一漂”的美名。
它是贵州省惟一的激流皮划艇漂流训练基地,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就在这里成功举行。
3.1.2黄果树瀑布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但马岭河峡谷最高的瀑布的落差是280米。
夏季是峡谷瀑布最全的时候,主要景点一次可以看到13条瀑布。
峡谷有长达7公里的栈道可供游览者步行游览,其中主栈道为1.7公里。
3.1.3罗平观赏油菜花在罗平观赏拍摄油菜花最好的地点有两处:金鸡峰和牛街。
金鸡峰在罗平县城东北方,登上金鸡岭观景台,只见脚下花潮簇拥。
金浪随风一波一波地滚,香气四溢,数十座小山包散在这海里成了一个个湖心岛。
远处的村落惟有用神仙居来形容了。
3.1.4生物景观之多样性贵州省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贵州省共建立森林、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99个,面积1146万亩,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珙桐、梵净山冷杉、银杉、桫椤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成为森林主人,6000余种维管束植物无忧无虑地生长,933种野生脊椎动物在林间生养繁殖,黔金丝猴、黑叶猴、梵净山冷杉、青岩油杉、银杉等158种珍稀动植物被列入国家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名录。
3.2人文景观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代代勤劳勇敢的贵州人民留下了众多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座等。
3.2.1遗迹遗址遵义海龙囤位于遵义市北30公里之龙岩山上,史称“龙岩屯”,是700多年前明代播州杨氏土司的庄园和城堡。
屯内面积1.59平方公里,由外城、内城构成,其上建有9关,各关均以巨石垒砌,关关石墙相连,建于悬崖之巅,地形险要,是一组极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3.2.2安顺云山屯古建筑群位于安顺城东七眼桥,是明代汉族移民的古村寨,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屯门、屯墙和哨棚。
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等地调集30万大军到贵州屯田驻军,屯堡人古老的石头民居、独特装束,饮食习惯、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在安顺一带完好地得到保存。
村内古树成荫,山势峻峭,风景秀丽。
村内一条街、戏楼、和数十户民居建筑完好地保存着明清特色,是一座现存的屯堡文化地面博物馆3.2.3红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红七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7个县,建立了滇黔桂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黔北革命根据地和黔西北革命根据地。
4.性格4.1高原的情怀——淳朴.善良古朴,敦厚的风尚,使得云南人安分守己,即使为官,都能敦厚质朴,行为端正,忠于职守,清正廉洁。
这种美好的习性,一代又一代传下来,对年轻人影响很大。
云南人当中虽然也有狡猾,刁钻,奸诈之人,但是绝大多数云南人淳朴,忠厚老实,云南人性情温和,心地善良,是许多到过云南的内地人的共同感受。
在云南城乡,人们把诡计多端刁钻之人看成是为人所不齿的人,把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到处东游西逛的人称之为“二流子”,把他们当作讥讽嘲笑的对象。
过去云南农村里人们下田地劳动,上街买东西常常不锁门,或者象征性地挂一把锁,钥匙随便往墙洞里一塞就出门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云南的一些山区的确不是神话。
4.2山地民族的本色——热情,诚恳,豪爽,守家云南人待人热情,诚恳,对人很讲礼貌,对朋友忠诚,乐于帮助他人,云南人豪爽,一般都有一副侠肝一胆,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