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
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操作问题合作、探究效果
导入投影有关地球人
口众多的文字材
料、照片、录像等
问题:世界人口如此
膨胀,那我们家乡的
人口又怎样呢?
学生展示所画
的人口变化图
学生感官上的强烈
冲击,学生带着兴
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
“人
口爆
炸”
投影图表:“世界
10亿人口年表”。
问题:请你计算世界
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
的时间。
根据计算请
你分析1830年以来世
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小组合作完
成。
学生深切体会到地
球从来没有像今天
这么拥挤,人口也
从来不像近100多
年来增长得这样
快。
地球人口的确
“爆炸”了。
二、
环境
的限
制性
投影:“马尔萨斯
的人口学说”文字
资料。
问题:对“马尔萨斯
人口学说”有两种观
点:观点一,荒谬至
极,毫无意义;观点
二:值得关注。
你赞
成哪一观点?说明理
由。
小组合作讨
论、探究,认
真记录,然后
各组代表按正
反方辩论式发
言。
从辩论中让学生产
生疑惑,为环境对
人口的限制性埋下
伏笔。
投影:“自然资源
概念的演变”表格
问题:同学们还记得
自然资源的概念吗?
请你说一说。
学生回答,并
不断纠正。
正确理解自然资源
的概念。
问题:从概念我们可
知随着人类技术水平
的提高,自然资源的
种类在不断变化,根
据表格,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小组合作讨
论、探究发言。
明确随着人类技术
水平的提高,自然
资源的种类、范围
在不断扩大。
转承: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投影:“人口增长
与土地资源减少
的动态关系”图。
问题:同学们能否按
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
系,在它们之间加上
箭头?
学生上讲台操
作完成。
明白人口增长必然
导致耕地总面积的
减少和粮食产量的
下降。
课堂小结正确认识人口问
题,并且关注人
口、资源、环境问
题。
希望同学们从
自身做起,做到人
与资源环境的协
调发展,树立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你明白了些什么,你
还有哪些迷惑或还有
哪些自己的独特设
想?
让学生畅所欲
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的能力,并充分给
学生展示个性的机
会。
课堂练习及课后建议展示课堂练习(选择题)。
(分层练习:其中
4小题为基础题,2小题为中等题,2小题
为能力题)。
思考并作答。
课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