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26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26

第二十四章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除盐炙杜仲用中火外,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酒炙法(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酒炙的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

(三)注意事项药物用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气;清宁片为圆形薄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其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所致。

用酒量每炙药物100kg用酒10 kg,炖药用酒30kg。

现有熟大黄酒热压制法新工艺。

黄连有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和萸黄连。

酒黄连是取黄连片,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文火加热炒干。

每100kg 黄连片用黄酒12.5kg。

姜黄连每100kg黄连片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

萸黄连是取吴茱萸加水煎煮,煎液与黄连片拌匀,闷润,药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

黄连片每100kg用吴茱萸10kg。

黄连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黄色,粗糙,片面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极苦;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茱萸的辛辣味。

黄连生用苦寒性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酒炙能引药上行,缓和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吴萸制黄连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之郁火为主。

当归有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酒当归、土炒当归和当归炭。

酒当归是取当归片,加定量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文火炒至深黄色;每100kg的当归片用黄酒10kg。

土炒当归是灶心土炒至灵活状态时,倒入当归片,炒至挂土色时取出;每100kg当归片用灶心土粉30kg。

当归炭是用中火炒至微黑色。

当归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平坦,有裂隙,中有一浅棕色的环纹,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周边灰棕色或灰褐色;质柔韧,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酒当归表面色泽加深,偶见焦斑,略有酒香气。

土炒当归表面挂土黄色,具土香气。

当归炭表面黑褐色,断面灰棕色,质枯脆,气味减弱,并带涩味。

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

全当归补血,并具有调经、润肠通便作用;酒炙后,增强活血补血调经作用;土炒后,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

实验证明,当归头中的钙、铜、锌含量最高,归尾中钾、铁含量高。

挥发油含量,归尾比归头高,但挥发油中藁本內酯含量却以归尾最低,阿魏酸含量以归尾最高、归身次之、归头最低,这与传统认为归尾破血的经验相吻合。

土炒后鞣质为生品的1.4倍,制炭后鞣质升高为生品的2倍。

蕲蛇有蕲蛇、蕲蛇肉和酒蕲蛇。

蕲蛇是除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肉是取蕲蛇,去头,用定量黄酒润透后,除去鳞、骨,取净肉,干燥;每100kg的蕲蛇用黄酒20kg。

酒蕲蛇是取蕲蛇段,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至黄色。

黄酒用量同上。

蕲蛇呈小段状,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鳞片痕,近腹部呈灰白色,内面腹壁黄白色,可见脊椎骨或肋骨,气腥,味微咸;蕲蛇肉呈小段片状,黄白色,质较柔软,略有酒气;酒蕲蛇表面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蕲蛇生品气腥,不利于服用和粉碎,临床很少生用。

经酒制后,能增强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并可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碎和制剂,临床多用酒制品。

蕲蛇去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毒性。

二、醋炙法(一)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二)醋炙的操作方法(1)先拌醋后炒药一般药物均可采用此法。

(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

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

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炒边喷醋,使之均匀;火力不宜大,一般用文火。

甘遂有甘遂、醋甘遂。

醋甘遂是取净甘遂,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文火炒至微干;每100kg的甘遂用米醋30kg。

醋甘遂形如甘遂,表面棕黄色,偶见焦斑,略有醋气。

生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作用猛烈,易伤人正气;醋炙后,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生甘遂的刺激性比炮制品大6倍左右,生甘遂水煎液的刺激性比炮制品水煎液大2~3倍,而甘遂水煎液的刺激性仅相当于原药材的1/10,小鼠口服生、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后,均有明显的泻下作用,但生品的泻下作用较强而毒性亦较大。

延胡索有延胡索、醋延胡索。

醋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醋炙法和醋煮法,辅料用量均为每100kg延胡索用米醋20kg。

延胡索为圆形厚片,或不规则的碎颗粒,周边呈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片面黄色,角质样,具腊样光泽,质硬而脆,气微,味苦;醋延胡索片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光泽不明显,味苦,略有醋气。

延胡索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故多醋炙用;醋炙后增强行气止痛作用。

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症。

延胡索中季铵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等)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加热醋炒使季铵碱含量下降,所以治疗冠心病时,以用延胡索生品为宜。

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炙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使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高。

乳香有乳香、醋乳香和炒乳香。

醋乳香是取净乳香,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定量的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每100kg乳香用米醋10kg。

炒乳香是取净乳香,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熔化显油亮光泽时,取出。

乳香为不规则乳头状小颗粒或小团块状,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稍有光泽,附有白色粉尘,质坚脆,有黏性,气香,味苦辛;醋乳香,表面深黄色,显油亮,略有醋气;炒乳香表面油黄色,微透明,质坚脆,具特异香气。

生乳香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较强,易引起呕吐,多外用;制后缓和刺激性,利于服用,便于粉碎;醋炙乳香还能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并可矫臭矫味;炒乳香作用和醋炙基本相同。

挥发油有毒,应通过炮制除去部分挥发油,以缓和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

香附有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酒香附和香附炭。

香附为不规则颗粒或薄片,周边棕褐色或棕黄色,片面黄白色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质硬,气香,味微苦;醋香附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微有焦斑,角质样,略有醋气;四制香附表面深棕褐色,内部呈黄褐色,具有清香气;酒香附表面红紫色,略具酒气;香附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脆,易碎,气焦香,味苦涩。

香附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醋香附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酒香附能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寒疝腹痛;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于治疗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香附炭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疗妇女崩漏不止等。

实验表明,醋制香附α-香附酮和水溶性浸出物增加,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强疗效。

醋制香附的解痉、镇痛作用明显优于生品。

生、制香附均有降低大鼠子宫张力,缓解子宫痉挛,以及提高小鼠痛阈的作用,但以醋制作用较强,且醋蒸法优于醋炙法。

三、盐炙法(一)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杜仲、巴戟天、韭菜子增强补肝肾的作用。

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

益智仁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二)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一般药物均用此法。

(2)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黏质较多的药物。

如车前子、知母等。

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三)注意事项(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

(2)盐炙法火力宜小,否则,食盐即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

杜仲有杜仲、盐杜仲。

盐杜仲是取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时,取出;每100kg杜仲块或丝,用食盐2kg。

杜仲呈小方块或丝状,外表淡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略苦。

盐杜仲颜色加深,有焦斑,银白色橡胶丝减少,弹性减弱,略有咸味。

生杜仲性温偏燥,能温补肝肾,强筋骨;临床以制用为主,盐炙后可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能增强补肝肾作用。

杜仲饮片以切2~3mm宽的丝片为宜。

杜仲粗皮约占皮重量的27%,未去粗皮块的煎出率比去粗皮块低30%,故杜仲去粗皮是必要的。

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

生杜仲、盐杜仲、盐炙砂炒杜仲的丝片分别测定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以盐水炙法最高,生品最低。

三者均能使兔、狗血压明显下降,杜仲盐炙与杜仲盐炙砂炒品作用强度基本一致,但均比生杜仲强。

杜仲各种炮制品均能使动物离体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并拮抗子宫收缩剂的作用而解痉,盐制品强于生品,这与中医用杜仲,特别用盐杜仲治胎动不安是一致的。

黄柏有黄柏、盐黄柏、酒黄柏和黄柏炭。

盐黄柏是取黄柏丝或块,用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吸尽后,文火加热,炒干。

每100kg黄柏丝或块,用食盐2kg。

酒黄柏炮制方法同盐炙,每100kg黄柏丝或块用黄酒10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