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正式用
诵读, 找词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自主
词人是怎样的方式来抒发愁情的?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 曲径中。 唐寅《题菊花图》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归纳总结
词中的愁有何具体内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 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是遭遇 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反馈检测
名句填空
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③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④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 。 ⑤生当做人杰, _______________ 。
研读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词中选取哪些客观物象来表达愁情?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直接入愁 开头三句抒发的愁情有几层? 词句构成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寻寻觅觅
动 作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 境 寂寞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沉痛凄苦
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叠 字:由浅入深、声情并茂地描写了女主人 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并富有音乐美。
《如梦令》 《一剪梅》 《声声慢》
↓↓ ↓
不同时期 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 晚年寡居
不同基调 明快开朗 细腻深婉 凄凉孤寂
不同愁情 离别相思 国破家亡夫死
不同意境
清新寂静
↑
《醉花阴》
凄惨悲凉
↑
《声声慢》
李 清 照
学习目标
知识:知人论世,体会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
同风格。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技能: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重点)
情感: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离乱忧患的
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难点)
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
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
李清照大事记: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 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 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 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 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 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 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
赏意象,品愁情
为何说是“淡酒”?
抽并刀非断酒水淡水,更而流是,愁情太重、 太浓举,杯酒消力愁压愁不更住愁心。愁-,-自李然白觉得 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 “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 凉惨艰淡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为何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雁
比较阅读
如梦令
一剪梅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误入藕花深处。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
争渡,争渡?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
惊起一滩鸥鹭 。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她乡因和书为丈何夫“处传雁达递”?相是归思“雁旧 ,王洛时 如弯阳相 今《边识 大次。” 雁北, 依固曾 旧山为 而下》 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 雁云睹中物谁思寄人锦,书不来禁?伤雁心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之感。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南宋著名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属婉约派。早期生活 优裕,生活美满。但金入侵宋朝时,李 清照和丈夫赵明成南迁避难。后赵明诚 病死,从此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南渡前
取材:爱情自然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南渡后
取材:怀旧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