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鱼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株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
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 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 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 基本色调。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 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 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 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 哀怨的。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 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 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 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4.丁香花的色香都不轻佻,因此丁 香又是高洁的象征,有“花中君子” 的美称
• (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 • 两个黄蝴蝶 • 双双飞上天 • 不知为什么 • 一个忽飞还 • 剩下那一只 • 孤单怪可怜 • 也无心上天 • 天上太孤单
创造社
• 1921年7 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 夫、田汉等人组成。 •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具有唯 美主义的倾向。 • 诗歌理论来源:华兹华斯 “诗歌强烈感情 的自然流露”。
性情:忧郁、内向、敏感
• • • • • “瘢 痕”之 志 不幸的情感生活: 初恋丁香姑娘——施绛年 温柔而美丽的穆丽娟 绝恋杨静
• "绝命书":“从我们有理由必须结婚的那
一天起,我就预见这个婚姻会给我们带来 没完的烦恼。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许你将 来会爱我的。现在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 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大女儿 戴咏素)已经5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 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它和离 婚一样,使你得到解放。”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丁香先生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虽 然 理 想 渺 茫 难 以 实 现 , 但 诗 人
仍 然 怀 着 对 理 想 的 追 求 和 憧 憬 。
• 朦胧的意象 • 从诗的意境构成看,这首诗不是客观现实的 • 写实,而是抒写诗人主观的“希望”,把在悠 长 • 雨巷中飘忽独行的姑娘作为自己感情的对应物。 • 姑娘这一意象是全诗艺术表现的重心。诗人以 • 丁香作喻,以通感的手法,把姑娘的颜色(视 • 觉)、芬芳(嗅觉)、忧愁(感觉)、梦中飘 • 过的丁香一般的行态(幻觉)表现出来。
叠象美、绘画美和雕塑美。
• 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没有空间和
时间观念,从而形成一种混沌的、整体的 感觉,表现诗人一刹那的感受。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 • • •
李白《静夜思》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 • • •
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 T· S· 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 。 “诗歌不是情感的的放纵,而是情感的回避; 不是个性的表白,而是个性的回避; 唐五代 温李一派 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多聚焦于内心世界, • 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古典诗歌意象
• 意象并置,许多意象直接放在一起,形成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 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 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 悲剧感受。
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 他更善于体 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
有一首诗,《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你的梦开出花来,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以衰老的时候。
这里,金色的贝,贝里桃色的珠子,象征着梦一 他是非常难于获得的,或者说几乎无法获得。这
样的理想。这种梦,是对人生的一种永恒的诱惑,
首诗情感类似鲁迅的“过客”精神,但是,戴望
舒却缺乏“过客”精神的那种坚毅顽强,他更多 的却是体会到了梦境失落的痛苦。
笔名”望舒”
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
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
作品系列
• 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舒草》、《望舒诗稿》 和《灾难的岁月》。早期 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 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 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 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 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 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 沉挚。
戴望舒
1.了解新诗的发展 ;
2.掌握丁香意象和丁香姑娘意象; 3.掌握作者描写丁香姑娘的手法; 4.掌握作者以失败的方式表现审美 理想的方法 ; 5.掌握《雨巷》的艺术特色
•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 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 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 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 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 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 《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 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 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
戴望舒的忧郁,很多都带有现代派的那种荒原意识。
再次、从个人生活经历上,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 的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 绪具有更深刻的影响。 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 情婚姻生活。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他先后与三个女 性恋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 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
3.象征爱情和幸福,有“爱情之花”、“幸 福之树”的美称。
• 李商隐《代赠》
• 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①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②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 丁香喻女子自己)。 ③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丁香花语
• 丁香花虽细小,但一团团,一簇簇,十分 可人,而且清香扑鼻,别具一格。在很多 地方,丁香花象征友情,在欧美:紫色丁 香花象征初恋;白色丁香花象征青春无邪。
1.丁香是一种婉约的植物,美丽而纤柔, 象征柔弱的女性。
2.丁香,又名百结,而且开放在暮春, 诗人面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愁怨的象征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的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 梦,那种美丽、芬芳而哀怨的姑娘,它充满 着魅力和诱惑,却难以寻求,诗人所擅长的 就是对这种美丽的忧郁梦体验。
雨巷
诗歌抒发的是一种忧郁凄凉感情。 “雨巷” 重要意象。它是抒情主人公的所处的环境。 也可以说,是诗人戴望舒体验到的人生境 遇象征。就是说,戴望舒体会到的生活, 就如同在雨巷徘徊一样。阴郁、寂寥、狭 窄,又悠长悠长地没有止境,给人一种压 抑的感觉,这种 “雨巷” 暗示着忧郁凄凉 的心境。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பைடு நூலகம்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
• • • • • •
命名: 施蜇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 诗人群: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何其芳、林庚等。 发展: 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现代》 呼应,共同推动发展。 高潮: 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并邀卞之 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派 推向高潮。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来桃色的珠。
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 它是诗人朦胧而美好的 “憧憬”、“渴 望”。这种美好的渴望、憧憬充满了悲剧 色彩。她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样是忧郁凄 凉的,同样是忧愁、哀怨、凄婉,同时又 蒙蒙隆隆,飘忽不定,难以扑捉。最后, 这个姑娘在雨巷里消失,一切消失。她给 人一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可望 而不可及。
“我” 油纸伞 雨巷
篱墙
丁香
姑娘
整首诗说不清道 不明的迷蒙意境 都来源于“丁香” 两字,美丽的事 物总是和姑娘联 系在一起。“丁 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忧 愁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