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地理
北宋王朝建都在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京,其 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底下,适合深挖墓穴和 丰敛厚葬。陵区南有嵩岳少室,北有黄河天险,可谓“头枕黄河, 足登嵩岳”,自古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除了集中设陵区外,宋陵对陵地的选择及对地形的利用还有 两大特点:一是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依山面河,而宋陵则相反, 它面嵩山而背洛水,陵区诸帝、后陵中轴线的方向皆北偏西6度左 右,正朝向嵩山少室主峰;二是各陵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 最低处,一反中国古代建筑基址逐渐增高,而将主体建筑置于最崇 高位置的传统做法。 宋陵这种反常的做法,也是受了堪舆学的影响。
北宋八陵
位于巩义市境内,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 300余座。 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宏殷(赵匡胤之父)均葬 于此。世称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 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 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永昭陵永昭陵、 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
1、唐朝皇陵的风水
分布于关中盆地北部,陕西渭水北岸乾县、礼县、泾
阳、三原、富平、蒲城一带山地,东西绵延三百余里。 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 工修筑的封土高坟,而开“山陵”之先河。十八座唐陵 中,仅献陵、庄陵、端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 丘,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据高临下。形成“南面而 立。北向为朝”的形势。
中国历代皇陵风水
一、中国古代主要皇陵分布 二、中国主要著名皇陵的风水 三、皇陵选址与风水影响
一、中国古代主要皇陵分布
中国的皇陵一般都位于京师附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地区: 1、河洛地区,包括洛阳、巩义、登封、郑州 、开封等地。 夏、商、东周、东汉、西晋、五代、北宋诸朝多建都于
此,这些朝代皇陵多分布于本地区,比较著名的有汉光
中国龙脉
龙脉即山脉,“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 («管氏地理指蒙»)“来龙去脉”、“寻龙捉 脉”、“寻龙望势”。
龙脉分布图
古代王城的布局
——以南京和北京为例
古代城市布局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说:“一个 城市的兴起首先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 是城址与地理位臵也是必要的客观件。” 《管子》指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 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 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
唐昭陵永久墓园---总体鸟瞰
在当时,堪舆家认为帝王的陵墓风水最好符合以下条件:
(1)需建在地势高显处。因为这样,既可显示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 位,又可防水浸泡陵墓。 (2)陵墓背面要有山势,山势之后又须有水环绕。取意背靠大山, 稳妥牢靠,山后有水取之不竭,而此水又可作为陵墓的一道天然屏 障。 (3)陵墓前面和两侧要有较低的山势,为陵墓起烘托作用。再前面 应是一马平川,显得豁亮开阔,寓意天下太平。 (4)陵墓最前面亦应有水经过,算是陵墓的前边界,与陵后之水 遥相呼应。
南京风水
六朝古都南京,风水上是一个解不开的 迷局。南京北有长江,西有象山、老虎山、 狮子山、南有牛首山。山水环抱,虎踞龙 盘。本来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但历代建都 南京的朝代多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并 且一般都比较短命,这是为什么?
南京的地理区位
交通因素:交通便利,拥有航空 铁路 地铁 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完善交通网 自然因素:北临长江。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宜人,雨热充足 历史因素:六朝古都 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 厚 人为因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门 类齐全,完善,地处长三角,区位优势明 显,政策支持
都城基址还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一是地方要大。 二是都城要选址在“龙脉”的集结处。
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的地形是什么样? 1、依山傍水 2、北高南低
北京城的风水 1、山脉(龙脉) 昆仑山——太行山——燕山——天寿山
2、水脉 永定河
北京城
o
北京——风水宝地
北京的东边是渤海,乃是龙用武之地,是 大吉大利之兆。——左青龙 北京的西边有西山,正是虎出没的地方, 此兆亦大吉大利。——右白虎 北京的南边是平原,正好天高任鸟飞,此 亦大吉大利。——前朱雀 北京的北边(特别是燕山、八达岭一带),此 尤大吉大利之兆。——后玄武 青龙蜿蜒 白虎驯服 玄武垂头 朱雀翔舞
渐渐形成陵墓的风水学说。
1、秦始皇陵的风水
秦始皇陵,在今天陕西临潼县城东的骊山北麓,是保存至今的中 国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 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 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 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 “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秦陵南依骊山秦陵北临渭水,整个风水 格局为曲水朝堂式,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 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 其美名,因而葬焉。”
唐乾陵古建筑复原图
无字碑
墓地梁山
梁山地形
墓地梁山
自周、秦即为名胜之地。史载,周太王逾梁山而载弘基, 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夷狄,汉张骞越梁山而通西域,以 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 山石崔嵬,地势险峻,为东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 的必争之地。登上梁山峰巅,东望九嵕(唐太宗昭陵所 在地),山势突兀,孤耸回绝;南望太白(山)终南 (山),积雪皑皑;北望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接 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苍 润高峻,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 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据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 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代唐为周的女皇武则天便把 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昭陵:太宗李世民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的九嵕山主峰。九嵕山山势突兀,海 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 层峦起伏,沟壑纵横。除了四周山峦的包围之外,更有泾水环绕其后, 渭水萦带其前,山水俱佳,越发显得气势磅礴。 这里地理位臵十分优越,堪称天下第一风水宝地,是安葬故人的 理想墓地。其地势坐北朝南,阳光普照饱满,南来暖气聚止,北来寒 流可抵,且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两道山梁,远处有泔河,泾河,渭河 三条大河,近处有山间的龙脉活水。东北方向上看,九嵕山是一个卧 虎,象征卧虎藏龙。唐昭陵所处的九嵕山,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子午陵 龙头处,于陕西黄陵的黄帝陵在同一条龙脉上。
当然,不可能每一处风水宝地都具备所有这些条件,但这些条 件满足得越多越好。以上述条件衡量 九嵕山形势,我们会惊奇地发 现,九嵕山满足了所有条件。它地处渭北平原,山底海拔570米左右, 其后群山拱卫,山后便是滔滔的泾水;其前与左右众山罗列,再往 前便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而浩荡的渭水又东西横穿关中平原, 还从古长安城下穿过,形成了“渭水贯都”的奇妙景观。 所以,自唐以降,封建堪舆家普遍认为昭陵的风水为中国历代帝陵 之最佳者。
风水与地理
Hale Waihona Puke 小组成员:马宝霞、洪海丽、刘庆晶、 吴毓旺、王帅
讲解结构
风水的含义 中国龙脉
风水与地理
中国古代王城的布局(以北京和南京为例)
中国古代皇陵的布局
从风水角度买房
什么是风水?
《汉语大词典》(1993)对“风水”的解释义项 之一是 “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 等形势。 «说文解字»(1963):“风,八风也。东方日明庶风;东南日 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日凉风;西方日阊阖风;西北日不周 风;北方日广莫风;东北日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 从虫凡声”。“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 中有微阳 之气也”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 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 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 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 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 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宋代建造陵园,很迷信风水堪舆之术,其选址布局就是根据风水观 念来定的。当时看风水,盛行与汉代图宅术有关的“五音姓利”的说法, 这大概与宋代盛行理学有关,风水理学有所发展。“五音姓利”是把姓氏 按五行分归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 利于壬丙方位,必须“东南地弯,西北地垂”。因此,宋代各陵地形东南 高而西北低,由鹊台至乳台、上宫,形成了愈北地势愈低的特色。宋代 规定帝王驾崩后方能营建陵墓,且要求六个月内就要入葬,施工时间短 促,加之宋陵未利用山势地形,因之宋陵体量和环境并不雄伟壮观。
乾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 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 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 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 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 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 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 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 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 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 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风水看北碚
北碚这个地方从风水角度看是不是一个好 地方呢?
北碚的自然情况
北碚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三峡工程库尾区,地理坐 标为东经106°18′14″~106°56′53″,北纬 29°39′00″~30°3′53″。东接渝北区,南连接沙坪坝区, 西界璧山县,北邻合川市。 北碚区地质构造属华蓥山隔挡式复背斜帚状弧形构造 区重庆弧一部分。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3 个背斜与转 龙 、歇马 、静观3 个向斜,自东南向西南相间平行排列, 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而过。区内海拔 175~1 312 m, 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次是河谷平坝。土壤以紫色土、 水稻土和黄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