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板栗种植历史的几个问题
板栗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通过考古发现,中国栽培板栗的历史已有6000年之久。
根据史料记载,板栗在古代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关于中国板栗种植历史的几个问题。
板栗种植溯源
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较多的“栗”字,因而据此判断,板栗在殷商时期就已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1954 年,随着西安半坡遗址考古中发现板栗化石,中国的板栗利用历史又可进一步追溯到大约6000年前。
在距今9000年的河南裴李岗遗址和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均发现了遗存的栗果。
此外,在江陵望山的 1 号和2号楚墓中,人们也发现了完整的板栗。
古代的板栗栽培
《齐民要术》从留种到种植后的管理都有详细地解释说明。
通过参考《齐民要术·种栗第三十八》,可以清楚地了解板栗的种植技术。
关于留种方法,《齐民要术》中说:“栗初熟出壳,即于屋里埋著湿土中。
埋必须深,勿令冻彻。
若路速者,以韦囊盛之。
停二日以上,及见风日者,则不复生矣。
至春二月,悉芽生,出而种之。
”因此,要想将板栗作为种子,需要在板栗成熟后立即将它埋入深土中,不能受冻,不能见风。
到了次年春天的阴历二月份的时候,种植已经发芽的板栗,就可以种出板栗树了。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也有从选种到种植的说明:“房骇栗零,种其栗楔,他日生栗丰满。
一日和棣种之。
易结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