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栗栽培技术

板栗栽培技术

板栗栽培技术板栗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辽阔。

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板栗面积111万hm平方米,年产板栗2.5亿kg。

南起海南岛(北纬18°30’),北至辽宁的凤城(北纬40°31’)和吉林的集安(北纬41°20’),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重点产区为燕山、沂蒙山、秦岭和大别山等山区及云贵高原,其中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四省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

低海拔分布区如河北省昌黎、山东省郯城、江苏省新沂在50m以下。

高海拔区如云南省的维西达2800m,一般分布在300-500m之间。

板栗为坚果,营养丰富,淀粉含量56%—72%,蛋白质含量5.7%-10.7%,脂肪含量2%—7.4%,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等。

既可生食、炒食和煮食,又能制成香甜的糕点、糖果等。

不仅是内销的高档果品,而且也是创汇率高的传统出口产品。

其木材坚硬、致密、耐水耐湿,可用于造船,作地板、桥板,制作家俱。

板栗的枝叶、树皮、总苞含鞣酸较多,可提取工业原料。

板栗生长快,管理容易,适应性强,抗旱抗涝,耐瘠薄,能在荒山、河滩大量发展,而且丰产、稳产,寿命长,一年栽树,百年受益。

不仅是优良的果树,也是绿化荒山、沙滩的造林树种。

一、主要栽培品种板栗的品种类型多达300余个以上。

按其分布区域,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品种群,即北方品种群(华北地方品种群)和南方品种群(长江流域地方品种群)。

此外还有丹东栗品种群(属日本栗系统)及一些矮生野板栗。

现将主要栽培品种介绍如下。

华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野杂12(野板栗×板栗)×板栗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新品种。

树冠较开张,呈圆头形。

总苞椭圆形,重40g左右,平均含坚果2.9个,单粒重8g左右,出实率56%。

9月中旬成熟。

坚果大小整齐、美观,果肉细糯香甜,含水46.92%,糖19.66%,淀粉42.29%,脂肪3.33%,蛋白质8.5%。

适于炒食,耐贮藏。

幼树生长旺盛,雌花形成容易,1—2年生苗定植后当年嫁接,次年即可结果,接后2—4年平均每公顷2674.5kg,第7年6405kg,3—7年平均4650kg。

华光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以野条12×板栗杂交育成。

树冠呈圆头形。

总苞椭圆形,重43g,平均含坚果近3个,平均单粒重8.2g,出实率55%。

9月中旬成熟。

坚果大小整齐、光亮,果肉细糯香甜,含水45.73%,糖20.1%,淀粉48.95%,脂肪3.35%,蛋白质8%。

适于炒食,耐贮藏。

幼树生长旺盛,大量结果后生长势缓和,结果枝粗壮,雌花形成容易,结果早,丰产、稳产。

苗砧嫁接后第3年平均每公顷产量2506kg,第7年5055kg,3—7年平均4080kg。

红栗1号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红栗×泰安薄壳杂交后代中筛选的,幼叶、枝芽和总苞的紫红色性状,适应性均超过原红栗品种,为我国首次通过人工杂交选育成的生产兼风景绿化的新品种。

树冠呈圆头形, 枝条红褐色,嫩梢紫红色。

总苞红褐色,椭圆形,单苞重56g,每包含坚果2.9个,单粒重9.4g,出实率48%。

9月20日左右成熟。

坚果大小整齐、饱满、光亮,果肉黄色,质地细糯香甜,含水54%,糖31%,淀粉51%,脂肪2.7%。

在常温下沙藏5个月,腐败率仅2%。

树体健壮,雌花形成容易,早果丰产。

嫁接后2—4年平均株产8.2kg,666.7m平方米产量421.6kg,最高560kg。

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在山区、丘陵和河滩地栽培,树体生长发育均良好,结果正常。

郯城3号从实生栗树中选出的新品种。

树冠圆头形,生长直立,枝条粗壮。

总苞椭圆形,单苞重70g左右,每包含坚果2.8个。

9月下旬成熟。

单粒重12g,含水55%,糖29%,淀粉53%,脂肪2.7%。

为早实丰产,品质优良的炒食栗新品种。

石丰山东省海阳县从实生栗中选出。

树姿较开张,呈圆形,结果母枝长而粗壮。

总苞扁椭圆形,重53g,单粒重9.2g,出实率9月下旬成熟。

坚果红褐色,整齐美观,果肉细糯香甜,含水54.3%,糖15.8%,淀粉63.3%,脂肪3.3%,蛋白质10.1%。

较耐贮藏。

树势稳定,冠内结果能力强。

树体较矮小,适宜密植,早果丰产性好。

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

红光栗由山东省莱西市店埠乡从实生栗树中选出。

树冠紧凑,树姿开张,结果母枝粗壮。

总苞椭圆形,重60g,每苞含坚果2.8个,出实率45%左右。

10月上旬成熟。

单粒重9.5g 左右,坚果红褐色,大小整齐美观,果肉质地糯性,含水50.8%,糖15.4%,淀粉64.2%,脂肪3.06%,蛋白质9.2%。

耐贮藏。

早丰河北昌黎果树所从实生栗中选出。

树势中庸,树冠为高圆头形,树高4.0m。

每结果母枝抽生果枝1.9个,每果枝着生总苞2.4个。

总苞中厚,每苞含坚果2.8个,出实率40.1%。

坚果扁圆形,大小整齐,褐色,茸毛较多,单果重7.6g,果肉质地细腻,含糖量19.7%,味香甜。

该品种适应性、抗逆性较强,早实丰产性强。

嫁接后第2年结果,3-4年生单产224kg /666.m平方米。

燕奎河北省昌黎果树所由实生栗中选出。

树势强健,树体高大,树姿开张呈开心形。

每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2.1条,每结果枝平均着生总苞1.9个,每苞含坚果近3个,空苞率低,出实率41.3%。

坚果近圆形,平均重8.6g,整齐均匀,棕褐色,具光泽,含糖21.1%,质地细糯,味香甜。

高产,稳产,抗干旱,耐瘠薄。

为优质中熟品种。

银丰北京市林果所从实生栗中选出。

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树冠半圆形,树高3.5m。

每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近3条,每结果枝着生总苞2.7个,每苞含坚果2.3个,出实率47%。

坚果圆形,平均重7.1g,褐色,具光泽,大小整齐美观,果肉质地细糯,含糖量21.2%,品质上等。

耐贮藏。

嫁接后2年结果,3—4年丰产,平均单产191.0kg/666.7m平方米。

为优良晚熟品种。

尖项油栗江苏省植物所从实生栗中选出。

树势中庸,树冠开张,枝条细软,易呈开心形,6年生树高3.1m,冠径3.8m。

每结果母枝抽生果枝3个左右,每果枝着生总苞3个,每苞含坚果2.9个,出实率46%。

果皮紫红色,富光泽,大小整齐,单果重8.2g,肉质细糯,味香甜,品质优。

嫁接后2年结果,盛果期密植园单产258kg/666.7m平方米。

晚熟,抗性强。

燕山魁栗河北省迁西县从实生栗树中选出,原代号为107。

树冠呈半圆头形,树姿自然开张。

每结果母枝平均抽生结果枝2.38个,每结果枝平均着生总苞2.15个,总苞椭圆形,刺束较密,斜生。

每苞内含坚果2.75粒,均重10g,出实率40%。

坚果椭圆形,棕褐色,具光泽,大小整齐一致,果肉质细糯,含糖21.2%,适于妙食,品质佳。

幼砧嫁接后3年结果,5年生平均株产2.60kg,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二、板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板栗适于在年均温10—17℃的范围内生长。

生长期(4—10月)的日均温为10—20℃,冬季温度在—25℃以下,开花期适温为17—27℃,低于15℃或高于27℃均将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

8-9月间果实增大期,20℃以上的平均气温可促使坚果生长。

2、水分年降雨量在500—2000mm的地方都可栽种板栗,但以500—1000mm的地方最适合。

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和反应不同,特别是秋季板栗灌浆期,如水分充足,有利于坚果的充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3、光照板栗为喜光性较强的树种,生育期间要求充足的光照。

日均光照时间不足6h的沟谷地带,树体生长直立,叶薄枝细,产量低,品质差。

因此在园址的选择,栽种密度的确立,整形修剪的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方面,应根据板栗喜光性强这一特点来考虑。

4、土壤板栗适宜在含有机质较多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产生大量的菌根。

在粘重,通气性差,雨季排水不良(易积水)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板栗对土壤酸碱度敏感,适宜的pH 范围为4-7,最适为5-6的微酸性土壤。

石灰岩山区风化土壤多为碱性,不适宜发展板栗。

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的土壤为微酸性,且通气良好,适于板栗生长。

板栗适应于酸性土壤的原因,主要是其能满足板栗树对锰和钙的要求,尤其锰元素,当pH值高时锰呈不可溶状态,不能被根系所吸收利用。

板栗是高锰植物,叶片中锰的含量达0.2%以上,明显超过其他果树。

但在碱性土壤中叶片锰的含量将低于0.12%,叶色失绿,代谢机能特低。

因此,板栗必须在微酸性土壤地区发展。

三、栽培技术1、苗木繁殖板栗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实生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

实生繁殖虽然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植株寿命长,但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单株间差异大,一般结果晚,产量低。

因此,近年来各地发展板栗多采用嫁接繁殖。

2、栗种的选择播种繁苗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作砧木,二是直接供生产栽植。

作为砧木用的苗木要求生长健壮,因此要选择充分成熟,大小整齐,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坚果作种子。

直接供生产栽植的苗木所用种子,必须从生长健壮、丰产优质的母树上进行采集,以保后代表现良好。

3、种子的贮藏板栗种子必须保持较高的含水量才能生活力强,一旦失水即丧失生活力,所以种子选好后需立即进行湿沙贮藏。

目的有二:一是保持种子的水分,二是在湿沙和低温条件下,打破休眠。

种子数量大时可用沟藏。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阴凉的地点挖沟,沟深宽各0.8—1m左右,长度以种子的多少而定。

沟底先铺一层厚约10cm的洁净河沙,然后将一份种子与三份湿沙掺匀后放入沟内。

或不与湿沙混合,先在沟底沙层上放一层种子,种子上盖一层湿沙,种沙厚度各约10cm,如此层积至距地表15—20cm时为止。

在放种子的同时,沟内中央每隔1m竖立一个直径约15cm的秸秆或草把,以利通气。

种子放完后,上面用湿沙填平,再在上面培土起成垄状,以防雨水渗入造成种子霉烂。

如种子量少,可用小型沟、坑或装人通气的容器中埋藏,方法同上。

对于贮藏的种子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播种板栗播种可分为秋播和春播两种。

秋播多在秋末冬初。

秋播的优点是栗实可不必沙藏,采种后稍加处理即进行。

但秋播因栗实在大田中的时间较长,易受外界气候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害,影响出苗率。

春播要求种子约有30%以上出芽的,或者在每年的3月上中旬(在泰安)进行。

播种方法分直播和畦播两种。

直播为不建立圃地直接按预定株行距播种建园。

但管理不便,效果较差。

目前多用畦播,集中培育。

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经过深翻整平,施足底肥,作成宽0.8—1m,长5—10m的畦面,在畦内开沟,行距约30cm,深度5cm左右。

若土壤干燥要浇水,待渗下后以10-15cm 株距点播,随播随覆土,厚度为3-4cm。

播种时种子应平放在沟内,以利于初生根茎的伸长。

5、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立即中耕除草,对直播建园的尤为重要,以保证幼苗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