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能力专项训练《故乡的芦苇(节选)》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能力专项训练《故乡的芦苇(节选)》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①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一一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yè)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tián)静和飘逸。

②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被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③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寒意还未散尽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④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shào)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_A_,_B_
⑤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盒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duò),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xī)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

我们个个光着小脚丫,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嘐!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⑥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⑦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

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中。

答题步骤
第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二步: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生动的: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词语用得贴切,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三步:根据提示写出答案。

阅读练习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一( )
舒展—( )
幻想一( )
2.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tián)静和飘逸。

①芦苇的样子如_________,如_________,这景象真是太美了。

②“飘拂”的意思是_________,表现出了芦苇的动态之美。

3.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举例分析这种修辞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用“吹谢”一词写春风用得很妙,古诗中就有运用此法写春风的诗句。

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③段空白处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之与“快乐地奔跑着”构成排比句。

A处: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记述的三件事。

7.结尾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童年的欢乐”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着作者笔下的芦苇,想象芦苇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让我感受到( )(多选)
A.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C.努力建设家乡的豪迈之情。

参考答案
1.安静展开梦想
2.①碧玉一朵朵绿色的轻云
②轻轻飘动
3.拟人。

“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迫不及待”“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芦苇不畏严寒的品质及生命力的顽强。

4.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A处:忘情地呼唤着。

B处:高兴地吟唱着。

6.①摘芦叶做哨子吹。

②用芦叶折成芦叶船。

③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7.揭示中心,照应开头
8.不好。

“童年的欢乐”太宽泛、空洞,而“故乡的芦苇”是全文的线索,很好地体现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9.A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