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鸦喝水教案与反思

乌鸦喝水教案与反思

4、说说每幅图上乌鸦在干什么?
带问题看图
有眼睛的是“鸟”。
看图回答问题。
通过看图导入课题。学习“乌”,区分形近字“乌----鸟”
2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自由读课文,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测字词,写字。
(1)课文中的好多生字宝宝藏在这里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词)
通过试验理解“渐渐”。将动手,动脑和说话有机的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了一个什么办法?
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个性化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化情感,从文本中受到启发。
15分
指名做试验,其他小朋友仔细观察,水的变化。
找一个词替换“渐渐”(一点一点、慢慢的)
用“渐渐”说一句话
思考问题:为什么水会升高?
齐读第三段。
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指名复述
通过不断地勾画,逐渐突出重点的语句,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
通过对比读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4、课堂试验
(瓶子里的水怎么样了?——升高了。怎样升高的?)
5、为什么水会升高?(石子占了水的地方,水升高了,乌鸦才能喝到水)
6、乌鸦真聪明,还懂科学道理呢!
7、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
8、谁能看着老师的板书,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复述这个故事?
四、《新语文主题阅读》:《聪明的孩子》
经典诵读《三字经》
应用所学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
19、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课文、做实验、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我们认读了这么多生字,你们发现这些生字里有两个字长的很像吗?
(3)如果我把这两个字搞混淆了怎么办呢?
3、指导书写生字“办”、“法”。
4、过渡:这些生字宝宝们放进课文里,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出自然段序号。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指名带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学生找出两个长的很像的字“渴、喝”
《乌鸦喝水》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下册
乌市第23小学
马晓乐
内容与主题: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课题:乌鸦喝水
课型:以文代文课
课题:19乌鸦喝水
教学目的:1、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3、能用“渐渐”说句子。
(2)、结合上下文理解“到处”并说说理由。
(3)、在感情的朗读第一句。
(4)、乌鸦找到水了吗?读第2句话。
(5)、乌鸦喝到水了吗?为什么呀?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三、四句话。
(6)齐读第一段。
过渡:这个时侯乌鸦在干什么呀?(想办法)
2、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想出来了,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段)
3、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课件)对比读。为什么不几个几个、一把一把的放呢?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体会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仔细看图,这是一个什么故事?(板书:19乌鸦喝水)
3、“乌”和哪个字很像?(鸟)怎么区分开呢?(乌鸦也是一种鸟,也有眼睛,但是乌鸦的羽毛和眼睛一样都是黑的,所以就看不出来眼睛了)
收集格言
批注式阅读,找出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标出来。勾出乌鸦口渴的重点的词句。
理解“到处”
指名读、齐读,要求:第一句读出乌鸦口渴的样子。
第二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自由读第三、四句话。(1、水不多;2、瓶口又小)
生用着急的心情,读“怎么办呢?”
齐读第一段。
男女生赛读。
对比读,理解“一个一个地”
乌鸦没有手,用嘴叼石子,所以是“一个一个地”
渴: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シ”
喝:喝水要用嘴巴喝,所以是“ロ”
看课件学写生字,先书空,再描红,最后临写。

结合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结合生活实际辩析形近字。
课堂教师指导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指导难写生字,易错的生字。
8分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数数第一段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说第一句讲了什么?乌鸦口渴成什么样了?从哪里知道乌鸦这么渴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