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

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

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主要叙述乌鸦找水喝的过程,表现了乌鸦找不到水喝的着急,可是找到水又喝不到嘴里的无奈,最后它想出好办法,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喝到了水的喜悦。

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聪明的乌鸦运用它的机智最终喝到了瓶中的水。

这个故事也告诉读者,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下面是《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困难的道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

能用"渐渐"造句。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这个词造句。

(2)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能够正确地书写。

教学过程1.导入《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可以通过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印象中的乌鸦是什么样的?"、"乌鸦美不美?"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新词。

指明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根据朗读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与纠正。

然后出示本课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以加强记忆(这一过程可以选择让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积极认读)。

3.精读课文,体会道理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并予以引导。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关问题:"谁能说说,课文里乌鸦一开始遇到了什么事情?","口渴没水喝的时候乌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当乌鸦找到水后心情是什么样的?紧接着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此刻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

四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负责朗读,一个学生表演,另外两名学生在旁边给出注意。

表演完毕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同样叫一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什么?""乌鸦可能会想什么办法?"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小组齐读并思考:"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效果怎么样?","最终有没有喝到水?"4.再读课文,欣赏文中的好词句叫同学分别说说他们喜欢哪些句子,并说明理由。

用"渐渐"这个词进行造句。

让同学选择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背诵。

教学反思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篇课文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信息,比如乌鸦情绪的变化:从找不到水喝的着急到发现水的惊喜,再到喝不着水的焦急,又到最后喝着水的惊喜。

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让同学们明白,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

同时在授课的同时,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让整个课堂生动有趣。

通过让同学抢答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和课堂表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课堂轻松有趣地进行。

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给予合理地引导,这样更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会写“找、许”二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难点: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三、教学准备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1个,小石子若干;教学课件。

四、教学策略实验法、讨论法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乌鸦黑黑的,连眼睛都看不到了,所以“乌”字没有点。

(2)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是口字旁。

2.复习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师:瞧,乌鸦来了,还带了一些生字词语想挑战你们,你们接受它的挑战吗?重点指导:着(多音字)、喝和渴。

3.你会用吗?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指名生填空后齐读。

二、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这是我们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生:乌鸦口很渴。

师:口渴它怎么不喝水呢?生:它没有找到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到处找水喝。

师:你们觉得它都到哪里找水喝了?(指名生说)是呀,乌鸦去了那么多地方,这里也找不到,那里也找不到,它的心情怎么样?(着急)谁能读出乌鸦的着急?师创设情境分别让男女生读:乌鸦口渴得厉害!乌鸦嘴巴都干了!(2)是的,乌鸦口很渴,很着急,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吗?(生:找到了!)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

(出示课文插图1及: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你们看,乌鸦找到水了,这时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兴奋,说一个心情,读一个。

)(3)好不容易找到了水,乌鸦现在最想干什么?(喝水)师指着图说:可为什么乌鸦还站在那一动不动呢?它又遇到了什么麻烦?(指名交流)板书:瓶口小喝不着(4)师:真不错,观察得很仔细,想得也很有道理。

那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齐读。

(5)同学们,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是(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这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或做些什么呢?(注意观察图中乌鸦的表情,指名交流.)(预设:a.乌鸦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极力往瓶里伸。

b.很气愤。

c.很心烦。

d.它一定很着急。

e.很失望。

)(6)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乌鸦的心情变化。

(说一个心情,读一个。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什么用啊,该干什么呀?(得想想办法呀)那乌鸦想出了办法吗?(想出了办法)你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二自然段)(2)指名生说后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a.那乌鸦是一下子就想出办法了吗?(不是)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指名生说)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才想出了办法。

)(3)师:你知道这时,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吗?(高兴、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快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方法吧!——(出示第三自然段: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指名生读后用自己的话说方法。

相机板书:放石子喝着水(2)体会“一个一个地”的用法。

(课件出示加红“一个一个地”的句子和去掉这个词组的句子)师:如果把这句话去掉“一个一个地”,再读读,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3)师: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慢慢)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4)练习用“渐渐”说话。

你能用“渐渐”说话吗?(结合看图,说说瓶子里、外石头的变化、春天来了天气的变化等)(5)乌鸦到底是怎样喝着水的呢?大家要不要看一看?(指名学生做实验)这就是乌鸦找到的半瓶水,谁想来演示一下?请大家注意观察:他是怎么做的?瓶子里的水又有什么变化?(6)乌鸦终于喝到水了,此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呢?(开心、高兴……)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第三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三、内容拓展。

1.师:同学们,如果当时,那儿没有小石子,乌鸦还可以想什么办法喝着水呢?(生自由说)2.讨论、交流:从乌鸦喝水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动脑筋想办法。

)3.儿歌: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4.师:是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5.你们喜欢这只爱动脑筋的乌鸦吗?(喜欢)那就捧起书自己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试试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6.教师引背后指名生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集体背诵(可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书写指导。

师:课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背诵得这么流利,不知道你们的字是否也有信心写好呢?1.出示“找、许”二字,学生认读后,观察它们的异同点。

2.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生书空。

3.生描红练写。

4.展示评价。

五、课外阅读。

《老办法不行了》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猴(hóu)子。

猴子告诉它:“村子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xián)到井里,可是衔(xián)了很久,还是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说完,猴子很快就打了一桶(tǒng)水,请乌鸦喝了个够(gòu)。

1.本文写了()和()之间发生的事。

2.在文中找出合适(shì)的字填空。

一()石子一()乌鸦一()井一()办法一()猴子一()水3.乌鸦的老办法是什么?找出句子,并用“__”画出来。

六、作业设计回家后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能够表演一下就更好了!七、板书设计19乌鸦喝水瓶口小喝不着动脑筋↓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教学反思:在词语复习环节,我采用课件把一个个生字用乌鸦飞入的形式展现出来,课件的生动让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同时我通过动感画面使得“鸦”字的字理演变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对这个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理解“渐渐”的意思时,如果我直接就告诉学生:“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学生对词语的感悟也许就只能停留在字表面上,不够深刻。

在这一片段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渐渐放下来”,通过实践,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情况,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让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掌握了词语的运用。

同时,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美中不足的是我使用实验时的瓶子太小了,而且没有用有颜色的水,观察起来不明显,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看得不是很清楚。

《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

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