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吹泡泡的科学活动内容:吹泡泡活动目标: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所吹的泡泡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杯水和一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活动过程1.提问:(1)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
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3)引导学生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2.制作泡泡水:(1)请学生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3.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样的东西?(用另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试。
)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3)小朋友互相换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师: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
)(2)逐出示不同形状的管子(管子的粗细和大小不同):这是什么形状?你觉得用它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圆的吗?5.尝试更多、更特别的吹泡泡工具。
例如:用硬纸壳卷成小棒,在一端剪开成喇叭状;吸管;泡泡枪等。
师:这些工具也可以吹泡泡,我们还可以试着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看看用它们吹出的泡泡有没有不同。
6、比试比试:看谁吹出的泡泡又多、又大、又不容易破。
2.溢不出来的水活动内容: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活动目标:1、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回形针,水没有流下来,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2、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和实验的巨大差别中认识到做实验进行探究的重要性。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充满悬念的、有趣的,并尝试给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活动时间:1课时知识链接: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回形针,出现明显高于杯口的水凸面,出现这一神奇的现象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它有如一层薄膜铺在水面上,禁锢了水的流动。
当水凸面达到一定的高度,产生的重力超出表面张力的承受限度,水就流下来了。
这个实验中还有一大看点是,看起来在杯中的回形针接近半杯,实际上它们总体积是比较小的,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
至于能放多少个回形针,这次实验主要跟杯口的大小和原有水面的高度有关。
材料准备:装满水的大饮料瓶、较多数量的回形针、大小不同的杯子两个活动过程设计:一、倒水活动,预设情境:1、引入:请一个同学来装一杯水,尽可能装满。
2、把小的杯子放讲台上,学生倒水。
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判断能否再向杯中加水,直至确定杯中不能再加水为止。
3、拿出一个回形针,问:这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放入回形针后水会不会满出来流下来?4、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把回形针放入,水没有流下来。
二、自由猜想,实践探究:1、猜想:不让水流下来,这个杯子能放进多少个回形针?2、学生自由发表,教师按一定的顺序记录在黑板上。
3、请一个学生上台放回形针,提示竖立轻放。
4、在放入较多回形针后(比如50个以上),给学生第二次机会,重新猜测。
5、继续实践,直到水溢出为止,记录放回形针的数量。
三、畅谈感受,尝试解释:1、请学生说说感受,并小结:做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而且尽可能多做几次。
2、尝试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3、可进一步引导观察回形针在杯中的占领空间,虽然看起来有许多,实际上是一个错觉,它的总体积其实还是比较小的。
四、有意拓展,课外延伸:1、换另一个大杯子,猜想:装满水后能放多少回形针。
2、学生实验。
3、分析影响放回形针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杯口的大小、原有水面的高度、液体的不同,放的人的手法等)4、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实验。
3.向上流的水活动内容:水为什么会向上流活动目标:1、纸条和吸管里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是水的毛细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充满悬念的、有趣的,并尝试给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材料准备:餐巾纸、报纸、挂历纸、吸管、透明胶带少许、小木棍1根、玻璃杯1个、红墨水1瓶、滴管1支、清水1杯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问:为什么会向上流呢?你能通过实验帮方方解释这个疑问吗?二、动手实验,解决问题:1、纸条的实验:在玻璃杯里倒入半杯清水(用红墨水将水染红)。
分别用餐巾纸、报纸、挂历纸的下端伸入红水中。
观察:各纸条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比较:发生的现象有什么差别?思考:这种现象和差别与纸条的什么因素有关?2、吸管的实验:用透明胶带把大小不同的三根吸管按顺序并排固定在小木棍上,然后把小木棍横架在盛有红水的玻璃杯口上,使吸管的下端能伸入红水中。
观察:各吸管里有什么现象发生?比较:发生的现象有什么差别?思考:这种现象和差别可能与吸管的什么因素有关?3、实验原理分析:(1)餐巾纸和报纸里面有孔隙,吸管内有孔,所以红水能沿着他们上升。
(2)孔隙越多,孔径越小,红水上升得越高。
(3)水的毛现象:像纸条和吸管那样,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孔隙越小,水上升得越高。
三、拓展延伸:1、思考:酒精灯为什么能源源不断的燃烧?2、试一试,帮一帮:小明一家人准备旅游,家里养的鲜花没人浇水,你能想个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4、奇妙的吸水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吸水瓶的制作过程。
2、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教学准备:有盖的矿泉水瓶1个,吸管1根,蜡烛1枝,火柴1盒,水1杯,锥子1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护士把注射器的活塞向外一拉,药水立即被吸进注射器里,手指质量捏住铅笔的笔胆把笔嘴变得放进墨水瓶里,一松手,墨水立即被吸进笔胆里。
药水和墨水为什么会自己进到注射器里和笔胆里?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问题。
二、动手实验用锥子把矿泉水瓶盖上钻一个孔,把吸管插入孔里。
融一点蜡烛滴在瓶盖上吸管的周围,使瓶盖与吸管密封。
把瓶盖拧紧。
杯子里装一些水。
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往水里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
把矿泉水瓶倒过来,将瓶子捏瘪。
将吸管伸进红水里,然后松手。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想一想: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倒流到瓶子里去呢?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当瓶子被捏瘪时,瓶内的空间是变大了还是小了?瓶内的空气是增多了或减少?当松开手瓶子原状时,瓶内的空气是变稀了还是变密了?此时,瓶外的空气稀密有没有变化?瓶内外空气的稀密不同,空气压力有什么不同?杯子里的水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被压到瓶子里去的?三、学生小结现在你能解释前面提出的注射器吸药水和铅笔吸墨水的现象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5、显字小魔术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显字小魔术的奥秘。
教学准备:碘酒1瓶、棉签几根、面粉少许,杯子1个,小棒1根、干净的毛笔1枝,白纸几张,开水1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见过魔术师表演魔术吗?那神奇的表演真是奇妙极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魔术。
二、动手做往杯子里倒一些面粉,再加适量的开水,用小棒搅成稀薄的面粉糊。
用毛笔蘸上面粉糊,在白纸上写几个字或画一个简单的图案。
待纸晾干后(纸上没有湿),用棉签蘸满碘酒,在刚才写字或画图案的地方平涂过去,奇迹立即会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讨论汇报比试比试懂得了碘淀反应后,我们就可以玩了更多更奇妙的魔术了。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魔术更奇妙!利用碘淀反应的性质,还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三、动手试试找一些不同的食物,如面包、馒头、米饭、红薯、猪肉、白菜等。
在这些食物上分别滴几滴碘酒,观察滴碘酒的地方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想一想,如果食物上滴过碘酒的地方出现了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如果出现的蓝色有深浅不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6、纸飞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制作纸飞机教学准备:厚的挂历纸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飞机是一种非常快捷的交通工具,你知道它在空中怎样飞行的吗?让我们制作一架纸飞机来进行观察吧!二、预备活动取2张纸片,将其中的一张捏成纸团,两只手分别拿着纸片和纸团提升到一具相同的高度,同时松手,观察它们下落时有什么不同。
记下它们下落的路线。
三、制作纸飞机裁一块长方形的纸,纵向画三条虚线,将纸分为四等份。
分别把顶上的两个角折向中间然后又将两个折出的角分别再折向中间,使纸的上部呈现尖角状。
在离尖角处1厘米的下方画一条平行于底边的虚线。
沿虚线将尖角部折向里面。
将纸沿中间的虚线向里对折,然后沿两边的虚线向外折,做成两个梯形的机翼。
调整翼面,使两个翼外缘稍向上弯曲。
在飞机的尾部两边各折出一个小机翼。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试一试:将飞机沿水平方向掷出,它就会盘旋着滑翔。
知道吗纸飞机在空中滑翔时,是机翼获得的升力在支持着它。
同时通过尾小折翼控制飞机的升降和转向。
四、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形式的飞机吗?7、小小“保险箱”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制作保险箱教学准备:搭扣、锤子、橡皮筋、钉子、小木棍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百宝箱,里面装着自己喜爱的画片、图书、玩具等。
可怎样才能妥善地保管这些东西呢?你可以在百宝箱里安上一个搭扣,让它成为一个“保险箱”二、动手做在箱盖内的合口处装上扣鼻,在箱子内侧的合口处装上搭扣。
盖上箱盖,让搭扣能够正好扣上扣鼻。
在箱内的搭扣两旁各钉一枚小铁钉,系上橡皮筋,把搭扣压在箱子的边沿。
在箱内搭扣的基脚上方钻一个小孔。
使小孔正对着搭扣。
当你合上箱盖时,用小木棍从小孔伸进去推一下搭扣,箱内的搭扣在橡皮筋的作用下,会“自动”扣住箱盖上的扣鼻。
从外表上看上去箱子上没上锁,可是别人怎么也打不开它。
娄你想打开箱子时,只要用小木棍伸进小孔往里推开搭扣,箱子就打开了。
三、试一试除了箱子之外,你能把你的抽屉也改成不锁的“保险”抽屉吗?8、返回式滚筒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制作返回式滚筒,培养学生爱科学的信心教学准备:火柴2根、大的金属螺帽2个、棉线、橡皮筋1根、带盖的塑料宽口瓶1个,锥子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有这样的一种滚筒,当它从你手中滚离以后,又能够自动滚回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不妨自己制作一个这样的滚筒来研究一下。
二、动手做拿棉线将2个螺帽与橡皮筋拴在一起用锥子在宽口瓶的盖子和底部的中心位置各钻一具小孔把捆有螺帽的橡皮筋的两端分别穿过瓶子两端的小孔,然后各用一根火柴拴住。
三、试一试在平地上把滚筒推出,当滚筒停止向前移动时,你是不是发现它又返回来了?如果把滚筒从一个斜坡上放下去,滚筒还能够自动滚回来吗?学生讨论:为什么滚筒会自己回来四、汇报:当你推动滚筒朝前移动的同时,滚筒里的橡皮筋跟着扭转;当滚筒停止向前移动时,筒内的橡皮筋开始反向扭转,滚筒就自动返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