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不美?对,很美,因为我们的校园里有十几种不同的树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校园的树木》,来认识树木这一生命体。
二、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三、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四、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五、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3.《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探究能力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学情分析】科学课对于三年级来说是一门才开设的新课程,通过前2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孩子对学习这门新课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非常的积极、好奇,本课在校园的树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园里常见的榕树与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小草作对比学习,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重点】比较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1.播放歌曲《小草》。
2.师:在大地上不仅有低矮的小草,也有高大的树木。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学生说一说)活动2【活动】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师:下面我们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
(教师指导)4.课堂交流。
(每组1学生起来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5.小组之间活动:比较不同的小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6.师: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活动3【活动】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3.交流汇报:梧桐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汇报中穿插讲授活动四)活动4【讲授】木质茎与草质茎像榕树茎一样很硬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很软的茎叫草质茎。
所以植物可以根据茎的性质,划分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我们说树是(),草是()。
活动5【活动】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1.说出你认识了几种小草。
2.谈谈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作业布置】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A.蒲公英 B.黄花酢浆草(三叶草) C.狗尾草2.下列()是木本植物。
A.水稻 B.樟树 C.狗尾草3.像樟树一样比较硬的茎叫()。
A.草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4.《水生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着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B.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2.过程与方法A.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B.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学情分析】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观察的大树和小草是长在陆地上还是水里的呢?(陆地上)我们把这种植物叫陆生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观察学习长在水里的植物——水生植物。
(板书)活动2【讲授】(二)常见的水生植物(出示书本中的水生植物图片)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有认识、有不认识的)2.你们说说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3.这位小朋友说都有根、茎、叶,难道金鱼藻也有根吗?(有或没有)好,小朋友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株完整的金鱼藻,请你们仔细观察到底有没有。
(三)水葫芦和金鱼藻1.(出示一株完整的金鱼藻)大家看,它有根吗?(没有)小朋友们要记清楚了哦,金鱼藻是没有根的。
2.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金鱼藻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的呢?3.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师表演,请你们仔细观察它在水里的现象。
4.你们看到了什么?(沉在水里了)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金鱼藻有什么特点呢?(无根、只有茎、叶、沉在水里、叶很细等)6.恩。
下面请小朋友们用简图把它画下来。
(教师巡视,将画得好的,拿上来展示)7.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高手,刚才表现得都很好,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继续保持,接下来,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非常漂亮的植物,水葫芦。
8.(出示水葫芦)大家仔细观察水葫芦有什么特点?(根像胡须……)9.你们猜猜看水葫芦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里的呢?10.(做水葫芦放在水里的实验)小朋友们真太聪明了,大家一起看着老师,看看是怎样的?(浮在水面上)11.为什么咱们的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呢?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给你们的水葫芦柄,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也可以把它切开来观察,小组合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