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竞赛 练习考试题考试卷.docx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竞赛 练习考试题考试卷.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试题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想凭借声音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试题2: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

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

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A.5 mB.2 mC.3 mD.4 m试题3:如图2,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屏上将会()A.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不能成像评卷人得分试题4:在一个大气压下,对0℃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的水蒸气,图中的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图3中正确的是()试题5:如图4所示是“竹筷提米”实验。

在玻璃杯内装满米,将竹筷竖直插入米中,然后用竹筷将玻璃杯和米沿竖直方向慢慢提起,则跟玻璃杯与米受到的总重力相平衡的力是()A.手对竹筷的压力B.手对竹筷向上的摩擦力C.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D.竹筷对米的摩擦力试题6:如图5所示,质量分别是m和M的A、B物体(M>m),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光滑的长平板车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若车突然停止运动则()A.A、B两物体都随车停止而停止B.A物体比B物体运动得快,两物体间距离减小C.B物体比A物体运动得快,两物体间的距离变大D.A、B两物体都以原来的速度v向右运动,两物体间距离不变(图3)试题7:如图6所示的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水(未装满),若将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情况是()A.压力减小,压强增大 B.压力和压强都增大C.压力增大,压强减小 D.压力和压强都减小试题8: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

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

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

在图7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试题9: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

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8,根据该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试题10: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的小孩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中传播;小孩招手(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

试题11:在野外有一种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

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和,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试题12:如图9所示,小婷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时针转动。

试题13:如图10所示,m的重为50N,M的重为80N,弹簧秤上的示数是 N。

试题14:已知铁路旁的电线杆每两根间的距离为50m,小亮在运动的火车上观察路旁的电线杆,从某一根从眼前经过算起,经过10s 刚好有9根电线杆从眼前经过,小亮据此估算出火车的速度为km/h。

试题15:火车站自动扶梯在lmin内可以把站在梯上的人送到楼上去,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1.5min,那么人按原来的速度沿开动的扶梯走上去需 min。

试题16:在炎热的夏天,向晒得发烫的地面上洒一些水,有时会感到凉爽,有时却感到更热了,这是为什么?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试题17:(每空1分,共7分)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泡沫塑料组水温T1/℃80 64 55 50 41 ……21 20棉絮组水温T2/℃80 56 43 32 28 ……20 20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比较的方法来显示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显示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试题18:长期以来,实心粘土砖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建筑材料。

由于粘土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减小粘土砖使用率、倡导新型材料的要求。

现代许多建筑普遍采用空心砖砌墙,人们以孔洞率表示空心砖空心部分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如图14所示是一长方体空心砖,砖重42N,孔洞率为30%,规格为200mm×150mm×100mm。

取g =10N/kg。

求:(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生产一块同规格的砖,空心砖比实心砖节省多少千克材料?(3)一块同规格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以某种相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多相差多少?(4)空心砖除了以上优点外,你还能再写出两点使用空心砖的好处吗?(图15)试题19: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有关,气体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下表给出了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对应关系。

技术员小陈利用这一关系,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锅炉水温控制装置,图中OC为一可绕O点旋转的横杆(质量不计),在横杆上的B点下方连接着阀门S,阀门的底面积为3cm2(计算时可认为阀门上、下底面积相等),OB长度为20 cm,横杆上A点处挂着重物G,OA长度为60cm。

对水加热时,随着水温升高,水面上方气体压强增大。

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阀门被S顶开,使锅炉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开始沸腾。

当重物G挂在不同位置时,锅炉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可达到的最大值不同,从而控制锅炉内的水的最高温度。

气体压强(Pa) 1.0×105 1.4×105 2.0×105 2.7×105水的沸点(℃)100 110 120 130(1)当锅炉内水的温度达到120 ℃沸腾时,锅炉内气体的压强是多少?(2)当大气压强为 1.0×105 Pa时,将G挂在A位置,锅炉内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20 ℃,求此时阀门底部受到的气体压力和上部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差值是多少?重物G的重量是多大?(3)若要使锅炉内的水的温度达到110℃时沸腾,应将G挂在离O点多远处?试题20:少年科技中心广场有一尊高大的花岗岩人物雕像,科技辅导员要求同学们想办法(不论什么方法)知道它的质量是多大。

聪明的小张同学想到去该中心档案室采访.可是档案室管理员也说不清楚,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些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雕像所用的一小块花岗岩样品;用同样的花岗岩按比例缩小的雕像模型;雕像的实际高度H。

小张同学灵机一动,又从少年科技中心找到了天平、刻度尺、一个能够放入花岗岩样品及雕像模型的大号量筒等器材,试图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推求雕像的实际质量,并获得了成功。

如果你用小张同学准备的器材,你将怎样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呢?写出你的操作步骤(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有关物理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并在最后写出计算雕像实际质量M的表达式。

试题1答案:B试题2答案:C试题3答案:A试题4答案:A试题5答案:D试题6答案:D试题7答案:C试题8答案:C试题9答案:凸透镜晶状体凹透试题10答案:水会招手发生的声波频率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试题11答案:蒸发液化试题12答案:前后顺试题13答案:.50试题14答案:144试题15答案:0.6试题16答案:在炎热的夏天,向晒得发烫的地面上洒一些水,水蒸发得很快,水蒸发时要吸热,地面的温度会降低一些,如果此时有风,湿度增大的空气很快被吹跑了,就不会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再加上地面温度的降低,人就会感到凉爽。

但是如果没有风,湿度增大的空气包围着人体,人的汗液蒸发就大大受阻,尽管地面温度低了,但人反倒感觉闷热。

试题17答案:(1)水的质量;(2)20 39 52 泡沫塑料比棉絮的保温性能好;(3)水降低的温度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

试题18答案:试题19答案:(1)2×105Pa;(2)△F1=30N G=10N;(3)应将G挂在离O点24cm的地方。

试题20答案:(1)用天平测出小花岗岩样品的质量m1;(2)用量筒和水配合测出小花岗岩样品的体积V1;(3)求花岗岩密度为ρ= m1/ V1;(4)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模型的高h;(5)用量筒和水配合测出雕像模型的体积V2;实际雕像的高与它的模型的高之比为H/h,实际雕像的体积与它的模型的体积之比是高之比的立方,即,。

所以,雕像的质量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