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规划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规划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规划
(2006—2010)
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为新办专业,为稳步扎实地推进专业建设,兹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和本专业的自身条件及其发展趋势,特制定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规划。

一、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招生始于2003年9月,2006年9月成立对外汉语教学系,孙琳老师任系主任。

目前本专业有专业教师10人。

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八位教师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经历。

对外汉语专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建立起来的新兴复合型专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正逐渐兴起,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力度的加强,国际社会对汉语人才需求量增加,国家迫切需要既能适应于对外交流又能投身于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人才,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伟事业,而这一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通晓“双语”、“双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对外汉语专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西南大学积极向外开拓,已与泰国孔儆大学、韩国韩东大学等就开展一些具体的学术交流项目达成了协议及意向,文学院在泰国开办了孔子学院,逐步将占领泰国西北部市场。

建设好对外汉语专业,既是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紧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二、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目标规划
(一)、总体目标:对外汉语新办专业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新专业的基本建设。

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并且根据社会需要稳步调整专业方向;推进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文件的建设,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大力推进专业建设的整体力度,构筑学科建设的布局,逐步办出特色、影响和层次。

同时,要依托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其它校内相近专业,加强国内国际间的联系,加强与地方和社会的联系,树立开放办学的意识,拓展专业发展的空间。

通过持续的努力,使本专业在某一方面处于全国同类专业的前列,从而为在不久的将来争取进入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未来五年具体发展目标:
1、强化并扩展师资队伍:以选派进修的方式提高原有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以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

未来两年中计划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专业人才3-4名。

2 、巩固和扩大泰国的汉语教学实习基地:目前本专业在泰国的实习基地三个。

未来五年内,将在与我校有交流关系的学校中增设基地3-4个。

为满足外派任教的需要,我系还将通知向全院招聘的方式,选拔理论、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出国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
3、完善课程结构,增加专业选修课:合理利用师资力量开设课程,根据需要增设相关课程。

4、酌情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适当增加本专业硕士生招生名额: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争取在两年内使对外汉语专业独立招收硕士生。

5、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添供留学生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增添系办公室专用房间:为与泰国西北大学“2+2”项目等专设的多媒体教室正在筹划中,但仍需学校的支持,在学校为此划拨专用教室后,建设工作方能启动。

系办公房亦如此。

6、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如加大力度聘请外籍教师,提高学生外语教学水平。

三、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措施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在开放的视野中确立专业发展方向的基本框架。

根据对外汉语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逐步探索和尽快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基本框架是:
1、尽快使本专业的发展融合到全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之中,加强与国家“汉办”以及北京、上海等重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增强开放办学的意识和力度;
2、学生就业率和第一志愿填报率高于其它高校的同类专业,并且社会反映好;
3、教学工作注重规范,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4、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在细化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学科布局;
5、密切结合本省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予以智力支持,在与社会各部门的良性互动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空间,并逐步开拓国际联系的渠道。

第二、根据社会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在坚持教育部就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兼顾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选择,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着培养“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着力强化学生在语言类即汉语和外语、文学类、文化类、教学教育类这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以培养对外汉语师资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在其他方面给学生搭建另一成才平台;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我们必须抓紧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从而保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优越的、相较于其它高校同类专业更好的客观条件。

第一、建设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于内部人员的培养和外地教师的引进。

要严格实施培养计划,严格把握引进政策,基本措施有:
1、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较高层次进修,原则上,40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
2、高度关注引进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注意引进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人才;
3、适当选聘一些兼职教授,对象是全国范围内有较高学术地位、教学能力出色、学术联系面广的资深教授,以此促进本专业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4、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为导向,采取激励和考核相结合的措施,树立严谨从教的教风,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氛围,逐步培养和造就一些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
5、力求师资队伍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大力鼓励各类教师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力争在五年内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80%。

第二、加强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注意经费投入的协调使用,从设施与设备上确保专业建设与发展。

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要,基本措施有:
1、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保证教学经费持续增长,加大对专业的办公条件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
2、建设经费中的大部分要用于图书和设备等硬件建设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培养与奖励;
3、图书资料室每年保证5万元的专业购书量,并充实相关的专业学习资料;
4、完善学生奖学金制度,创造各种出版和发表条件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双语文学创作和各类双语实用文体的写作,让学生的课堂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和成果,从而在更完整的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
5、对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和教改成果给予奖励。

(三)通过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并以此作为创建良好教风和学风以及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主要阵地。

主要措施有: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并切实执行,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来制定,并与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密切结合起来,注重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设置。

要根据执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适时调整和修改。

第二、抓好教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1、制定并执行课程建设计划和教材建设计划;
2、重视重点课程建设,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基础上,争取申报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力争市级精品课程有所突破;
3 、重视选用优质教材,并重视自编教材的建设;
4、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依托留学生教育,建立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地方众多的外事机构和外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开辟海外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将继续采取校内外结合、国内外结合的方式。

目前已有两批学生赴泰国实习,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境外实习的规模,让更多的学生能切实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第三、抓好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文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1、制定规范齐全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并切实执行;
2、教学档案规范齐全,并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积累和整理;
3、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教学和建设,予以具体化。

第四、倡导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有:
1、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并予以必要的资助和奖励;
2、教学研究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级或校级以上的教改项目;争取教师每年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两篇以上。

教学研究要在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取得实际成效;
3、鼓励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科研立项,争取每位教师每年发表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两篇(项)以上。

通过学术积累,逐步明确专业的科研方向,为学科建设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