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魅力教师的修炼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
教师有魅力,学生就会多亲近,聆听教诲,接受教育。
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位负责任的教师,懂得为人师表,爱护学生;会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有魅力的教师,能在生活、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有魅力的教师,能尊重学生,懂得呵护学生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学生,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亲近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生。
《魅力教师的修炼》分别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等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魅力,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读后感受很多,我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行教育实践,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提升自身的魅力。
魅力教师如何修炼呢?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小蝌蚪找妈妈,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
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
就此我浅谈几点:
一、注意自身形象:
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也是魅力的一部分。
彬彬有礼,穿着大方得体。
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自我形象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时常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
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
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
关键是平时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化教育活动。
三、要有亲和力:
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爱护他们。
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
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
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
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变化、生活或学习压力。
提供帮助。
四、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明确的班规,奖惩分明。
但必须是学生能接受的、理解的。
生活中多赞扬孩子们。
让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学会了感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内心时常很矛盾:职中生习惯很差,压力小,他们改不了。
放纵他们,又背离教育的目的。
我在不断的寻觅,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主动接受压力去进步呢?我试着使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学模式,但效果不是很好。
是有部分学生目无尊长。
我尽可能多分析人生的价值及时间的把握。
五、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
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
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
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教师的魅力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构架师生交流的一座桥梁,是建设良好课堂气氛的纽带。
它能激发起学生对你的敬意和推崇,从而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教师的魅力也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
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也可以说就是他的魅力决定了他是否受学生欢迎。
而正是这个是否受学生欢迎,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在实现自己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快乐和幸福传递给学生。
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