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复平面内的点和向量来表示复数。
2. 了解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复数的几何意义与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是从“数”的角度研究了复数的概念及其四则运算,本节课我们将从“形”的角度来研究复数的几何表示和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一、 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复数是否也能用点来表示呢?
二、 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
①形如bi a +的数叫复数,通常用字母z 表示,即bi a z +=),(R b a ∈,其中a 与b 分别叫做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时为纯虚数)当虚数 (实数 (复数0)(0)
0a b b bi a z 。
②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
即 ⎩⎨⎧==⇔+=+d
b c a di c bi a 。
问题1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表明,任何一个复数bi a +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b a 惟一确定,而有序实数对),(b a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我们怎么用平面内的点来表示复数呢?
问题2 我们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A 与以原点O 为起点、A 为终点的向量OA 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复数能用平面向量来表示吗?
三、 建构数学
师生共同活动: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复数bi a z +=的实部a 为横坐标、虚部b 为纵坐标就确定了点),(b a Z ,我们可以用点),(b a Z 来表示复数bi a +,这就是复数的几何意义。
2. 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称为高斯平面),x 轴叫做实轴,y 轴叫做虚轴。
实轴上的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虚数。
3. 因为复平面内的点),(b a Z 与以原点O 为起点、Z 为终点的向量一一对应(实数0与零向量对应),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向量OZ 来表示复数bi a +,这也是复数的几何意义。
4.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复数bi a z +=、复平
面内的点),(b a Z 和平面向量OZ 这间的关系(如图)。
今后,
常把复数bi a z +=说成点Z 或向量(并且规定相等的
向量表示同一个复数)
5. 相对于复数的代数形式bi a z +=,我们把点),(b a Z 称为复数z 的几何形式,向量称为复数的向量形式。
四、数学运用
运用1
(1)例1 在复平面内,分别用点和向量表示下列复数
4,i +2,i -,i 31+-,i 23-
问题3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实数都有绝对值,它表示数轴与这个实数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任何一个向量都有模(或绝对值),它表示向量的长度,相应地,我们可以给出复数的模(或绝对值)的概念吗?它又有什么几何意义呢? 向量的模叫做复数bi a z +=的模(或绝对值),记作z 或bi a +。
由模的定义可知22b a bi a z +=+=。
复数的模表示复平面内该点到原点的距离。
运用2
(1)例2 已知复数i z 431+=,i z 432-=,i z 513+-=试比较它们的模的大小
思考:
①两复数的模能比较大小,两复数能比较大小吗?
②1z 与2z 两复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模有怎样的关系?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并找到一些性质吗?
(2)例3 设C z ∈满足下列条件的点Z 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①2=z ; ②32<<z
问题4 既然复数可以用复平面内的向量来表示 ,那么,复数的加法有什么几何意义呢?它能像向量加法一样,用作图的方法得到吗?
学生动手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解(如图3-3-6)。
这就是复数加法的意义。
问题5 你能发现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吗?两个复数的差的模有什么几何意义?
结论:复数可以用平面向量来表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由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
两个复数的差的模就是复平面内与这两个复数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
同时,复数加减法的法则与平面向量加减法的坐标形式也是完全一致的。
不难验证向量的“数乘”运算与复数中“实数乘以复数”类似,但对于向量的数量积,在复数中找不到类似的运算。
五、回顾反思
1.由实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类比联想得到复数可用复平面上的点来表示,进而得到复数的向量形式,这是由一维向二维的联想,同时实现了从“数”到“形”的转化。
类比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又得到了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从而对复数有了新的认识。
2.通过复数的几何意义与复数加减法几何意义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复数作为一种新数学语言,也将为我们今后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提供了可能。
六、课后作业
1.第69页练习4
2.第70页习题3.3的1,2。